《尘雪日记》(2022-1-10)
昨天疼痛带给我的反省,发现看待事物只要保持平常心,都能坦然面对外界各种波澜。
同时,借助杭州老师送来的养生仪器,疼痛在慢慢消失。
带着这份收获,临睡前与女儿分享自己的感悟,女儿竟然回复我:“妈妈,你还需要突破一样东西,那就是平等心,这对你以后做事大有帮助!”
我心想:“过了一关又来一关,生命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晨起我又在沉静中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平等心?”
原来在我的世界里,存在阶级之分。

我继续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阶级之分呢?”
开始复盘过往经历,我出生于偏僻的小山村,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从记事起就对从商从政的家庭有种莫名地向往。
有一次我跟村邻说:“我想去北京旅游。”
村邻回答:“”你家太穷了,怎么去得起呢?”
另外一次,我偶然间听到有人在说:“这姑娘长得的确不错,只是家庭太一般了!”
当我听到这些后,就一直觉得自己出生不如别人好。
在我内心一直憋着一股劲,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他们所说的阶层,以此来弥补自己出生的不足。
从那以后,我就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喜欢结交家庭优越之人,对出身低微的则会有种天然的排斥感。
自己偶尔也能觉察到,也不想用分别心对待他人,于是会刻意放低姿态,来掩饰这份阶级感。
对比自己条件好、地位高的人,与他们交往既想接近,但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内心有些矛盾和不安。
这种阶级感带来的交往,让自己失去了本该有的纯粹。
我继续问自己:“产生阶层的根源是什么?”
我发现是比较,就是我们常说的羡慕嫉妒恨,羡慕是别人有我没有,嫉妒是都有但是别人比我好,恨就是别人有的我一辈子都无法获得。
我又问自己:“为什么我总会跟别人对比?”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问老师,老师也是出生在贫苦阶层,从小也是经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老师不仅没有比较心,反而时刻保持平等心。
老师听完我的诉说,先是呵呵一笑,接着对我说:“能思考到这个程度,对于你来说实属不易。”
我说:“但还是没到追本溯源的地步。”
他说:“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使命,一辈子都在性情的漩涡里打转;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使命,一生都无法绽放母性的光辉。”
我问:“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对吗?”
他说:“从一念升起到一念饱满,找到托付终身的事业,你就处于百分百全然的状态,余生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门心思去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哪里还有时间去跟别人对比?”
我说:“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说:“一个内在不饱满的人,只有通过外在比较才能彰显自己,如果不比较他就没办法存在。相反,一个内在饱满的人,他时刻处于忘我无我的状态,经历的一切人事物对他都是填充,是外界的一切存在填充了他的生命,他和外界是全然融为一体的,自然就没有分别心,所谓平等心本质就是处于这种全然接纳的状态。”
我说:“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说,让生命回归自性,让人人拥有品牌,原来这两句话是对平等心最好的诠释。”
跟老师交流完后,内心好像突然亮堂了,看似如此复杂的问题,老师就三言两语都能直达核心。
我一直都想,老师的答疑解惑绝对拍案叫绝,我已经无数次亲证体悟,未来是不是可以拍卖老师的时间……
老师听完默不作声,也只是微笑地告诉我,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也更加不要忘记我们是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