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普陀山拜佛,路上与一法师随行上山,闲聊问及如何减少人的欲望,出家人是否可以做到尽量减少。法师回答很难,即使是他有时候看到香客供养的水果,也会经常挑大的捡。一路随台阶而上,法师讲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死轮回,进了寺庙,法师取了一本《佛学基础》赠送与我。法师觉得我挺有佛缘,可以尝试学习。下山路上细想,如若法师是觉得学佛甚好,想引我入门,此举确实渡己渡人;如若简单的想让我发展为他们的一员,估计也是一种欲望的体现。
为何想总结减少生活中简单的感官欲望,缘于一次心灵成长课。请教一法师心中长久的困惑:何为“众生皆苦”。法师解惑曰:人生来就有各种苦,比如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苦中寻乐,体现生命的价值;也不能过分追求快乐,乐极会生悲。我想过分痴迷与感官的感受,估计会有不好的结果。其二个人坚持独立思考原则,过于重注感官感受,多少会影响思维判断。
生活示例,略举一二。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吃小区边上的一家兰州拉面,后来总结原因有三:其一店面确实干净,且不用等太长时间;其二口感也还好;其三曾经与一兰州拉面馆老板比较熟,知道他们用肉确实来源于青藏,有专门的组织每天早上发放他们一天所需的牦牛肉,他们没用完也会匀(卖)我一些,至少肉吃的放心。连续吃了三次以后,决定在家煮几餐“粗茶淡饭”。忽然觉得那个面已经俘获了我的味蕾,还引发了我的感官欲望。我会觉得此面口味如此独特,可能是加入了一些“不寻常”的元素;如果吃多了可能忽然会厌恶,从而不在去吃;刚好那段时间试图改变性格,控制欲望。
另外一例。在深圳无亲人,却有几个挺玩得来的朋友,偶尔聚起打牌消闲时光。一次约好晚上十点于一茶餐厅,其他几位却因一周末总结会延误。我一直在等,他们也一直在回复会议马上结束。期间看了几篇软文,还有置顶的几个管理类公众号几篇文章。时间过了十二点,几个前同事加朋友会议结束,却有一人临场退出,局散了。我愤而退群(类似“快乐家族”群),打车回家。路上总结,此次诸多不愉快,皆因我玩心太重。遂而反思,是否麻将真的迷惑了我的心智;后来否定,因为不管每次不管是输是赢,我都挺开心;也许我在乎的是一群人在一起乐乐呵呵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