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阳光毫不吝啬的洒向意大利里维埃拉的一座小镇,少见的微风是地中海气候给它的馈赠。风从树身边经过,沙沙作响,是这片桃源特有的音乐,正如那年他从他生命中经过,步步成诗。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带给我的感受便是如此。里维埃拉的风景用镜头记录下来,每一帧都是画;小镇里的风土人情,淳朴而有智慧,像《旧约》中的诗歌;主人公鲜活的形象,细腻的感情,都是这部电影深入我心的因素。
故事发生在1983夏天意大利的北部。17岁的少年艾利欧回到乡间别墅度假,由于父亲是一位教授,他遇到了一名到他们家学习进修大他六岁的美国博士生奥利弗。他陪他领略这个小镇的风光与人,一起弹钢琴,一起晒太阳,在夜晚参加年轻人的草地聚会,一起用法国老故事暗示欲说还休的小心思。
两个少年在短短六周的相处中,由法国意大利浪漫主义的文艺与美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自信自由意识的摩擦,由不尽相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的冲突,由疏远试探变为两颗心的互相交流。即使六周的时间一晃而过,这段记忆却在二人的心中深深刻下了。
我爱这部电影,为它桃源般的风土与人情心驰神往。虽然是索尼一贯精致的画风,却不是那种刻意打磨而成的机械美感,而是真真切切还原了里维埃拉的自然美。在这儿,他们可以一起赤脚趟过小溪流,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可以在繁星密布的夜空下听知了密语;可以在骑车累了时,向不认识的老人求一口水,并顺手吃一两颗豆子;还可以在躺下时,摘一片耳边的草叶亲吻……這裡的一切都是明媚而洁净的,这样的人与景,是允许并值得这样一段感情发生的。
我爱这部电影,更是为它挑动心弦的的情感而动容。17岁与23岁,他们年轻,充满渴望,不惮于交出自己的全部,不考虑受伤。影片中艾利欧的形象塑造的十分成功。他敏感而聪明,饱读书籍有自己的想法,会弹琴会作曲,会看到奥利弗与女孩子亲近而心里发酸,会主动凑上前索要一个亲吻……
夏天的阳光刚刚好照到他身侧,他敲破蛋壳挽起里面的蛋黄,他咬一口葡萄吐在地上,他有柠檬味的发香,他用自己的名字称呼爱人。他弹巴赫,像亚历山大深爱的赫费斯提翁,像伽倪墨得斯,却比他们还要更鲜活而有想法。
年少的感情是值得铭记并感谢的。影片最后,是奥利弗在美国打电话通知订婚的消息,二人在电话中再一次以自己的名字呼唤对方。最不可忘,莫过于我们相遇,蜜桃成熟时。电影最后的处理,在艾利欧足足九分钟的长镜头中结束,他面对着壁炉,微笑,流泪。影片没有将小说完整展示,只是留在了这里,舍去了二十年后的重逢。这样的处理,在我看来,已经很到位了。没有赘叙,没有纠缠,没有任何一方的指责。他们的爱情,留在了最好的时候。
这也是影片最打动我的部分。与同类电影相比,它更简单而纯真,没有纠结的身份认同,没有亲友的阻挠或冷嘲热讽,有的只是年少的心动与两厢情愿的付出。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们都在成长,渐渐地,会去适应社会,对一切都考虑的很多,再不敢无畏地付出。幼稚热烈的感情就铭记吧,就感谢吧,那会是我们再回首时,还能微笑或流泪的机会。少年不识爱恨,一生最心动。简单而真切的心动,听着汽笛声渐远,眼泪背着流,分别,待葡萄成熟透。
我中意一朵花不一定要摘下,我喜欢风,不一定要他停下,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