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批判“精神分析”

我至今看到的在中国发展的神分析仍然以批判为主。中国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家庭关系被他们批评得体无完肤。不过说实话,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弊病还真是不少。上次看到一本《心理学导论》,里面提到,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是:联想。这不是专做没根据的事吗?

精神分析由于武志红和得到,在中国的影响应该不小。心理学在中国的基础还很薄弱。因为精神分析在中国的影响不小,很多人接触到的第一个心理学学派就是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对很多人来说是新事物。不少人的上进心很强,一看很认真,再看还着了道。其实算来算去,精神分析还是伪科学。

精神分析有几个特点:

1,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性;

2,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童年;

3,着力于从梦境的素材来解释现实。

很多人看了精神分析的东西之后开始反思,责怪原生家庭,不知不觉中远离了家庭,陷入宿命论。反传统,看什么都是错的。反思是一件好事,不过首先要找到靠谱的参照物,反思才有效用,胡猜乱想是反而害了自己。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在错误的基础上推论,什么都能推论的出来。当然推论出来的东西‘本身的依据就靠不住,推论的结果也就不可信了。

心理学科学化的第一步就是测量研究对象。而“联想”不属于测量,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是科学的,可靠的。

卓克的《科学思维课》,里面提到辨别一些心理学的书是否靠谱的一种方法:

如果作者是著名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典型的学者,甚至还获过诺贝尔奖,那这些书很高概率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操作手册类的书,它的作者身份是训练师,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者的话,那参考价值就不高了。

武志红虽然是北大心理学科班出身,但主要身份不是学者而是心理咨询师,即处于:“参考价值就不高”这一类。

参考:卓克.《科学思维课》第271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两岸玉石嶙峋, 曲蜿小径上, 月光撒满。 我是一朵傲梅, 踏着溶溶洁白的雪痕。 夜空中, 几朵烟花绽放, 做拥抱的...
    诗与远方工作室阅读 1,326评论 0 0
  •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这个老男人真是话多,不过我喜欢听他啰嗦。好玩儿,真实,幽默,不管他的成就如何,已经在我心中留下印记。
    深海绿妖阅读 2,662评论 0 0
  • 人生,难免有一些波折,但是我们都一步步走向胜利,说明不管过程如何复杂艰难,我们最终获得成功,其实一切...
    清风木阅读 1,5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