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翻转课堂与高校翻转教学的异同

翻转课堂这个词对我来说是很熟悉的,因为曾经专门做E-learning平台的实施和培训工作。而高校兴起的教学改革也促使很多老师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所以今天自己就根据DISC社群的翻转课堂内容和之前工作中与老师交流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同点

两者的相同点就是理论依据和教学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国外的翻转课堂概念而进行的相关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针对于这一点我们只需要了解两个人:乔纳森亚伦

2007 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然后上传到网络上,以供旷课的学生课后学习。意想不到的是,没有旷课的学生也会通过这些在线资源去重温课程。后来,两位教师就尝试颠倒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前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堂时间用来完成作业,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翻转课堂”模式。两位教师实施这一模式后,教学效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从而翻转课堂在美国各个学校得到大力推广。现在很多人称“林地公园”高中为翻转课堂的起源地。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视频:美国林地高中亚伦老师谈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主要目的是把知识的讲授放在课外,课堂上更多的是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不同点

——教学对象的主动性:

       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被动学习,因此往往学习的动力不是很高,即便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最后老师发现很多学生课前没有看,于是课上还是要从概念开始讲授。

       DISC双证班的学员都是自己付费学习的,主动学习的意愿很大。并且整个的学习氛围很浓厚,就算你是学渣很懒,也会被感染的。 (补充一下我的感受,就算你是凤尾你也是在天空遨游。鸡头固然高傲,但是最多只能仰天高喊,遥望天空的凤尾。)

——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动力:

       高校教师虽然都是教学,但是每个老师的目的和倾向性不同。有的侧重科研,有的教学侧重理论讲授,还有的注重教学设计。但是同样一节课无论是好还是坏课时费都是一样的。唯一给老师的考核方式一种是学生的成绩,另一种就是结课后的学生评语。总之如果没有奖励的驱动很难在学校教师当中很好的推广这一个方式,因为真正的翻转教学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比面授面授少。所以很多老师偏向于形式翻转而不是教学翻转。

       DISC双证班不同,首先这是一个品牌。他不是“李海峰”个人的品牌,他是所有毕业生共同的品牌。因此每一次翻转课堂只要是在线听的毕业生,都用各种方式烘托教学气氛,参与线上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新生的参与度。

       让每个人被看到,这是我加入DISC双证班最大的感受。面对几百人的社群,让学员能有这种感觉实属不易。

       同时这里有很多专业的培训师,因此让每一个做翻转课堂的老师也都会高度重视,翻转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环节,也是自我展示自我品牌树立的过程。虽然没有考核没有评价,但是每一个人都会十分的重视每一次的翻转教学。

——教师对翻转的理解不同:

       高校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更偏向技术性

              老师首先会问平台能不能做翻转,都有哪些功能?有没有测试?有没有自带教学资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我的个人分析,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是学习教育学出身,所以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本身理解有偏差,大多数只是理解一个概念。另一方面,老师除了教学以外还有科研和职称等事情需要去应对。因此他们更在乎应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这并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目前教育行政化的问题。

       而DISC的老师更加侧重翻转课堂的教学法的理解

              更注重内容与面授结合,过程中通过学委“敲黑板”“发红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适当进行互动,内容上虽然微信以音频为主,但是也会有PPT还有视频的配合。很多时候比高校教师的面授课程设计还专业。

       看到这里我发一下测试卡片考考你!

如果不记得可以从头再看一遍哈哈!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谈,其实并不是高校老师做不到,主要还是看个人的意愿。我接触过教授中医的老师结合微博、QQ、YY语音进行课后在线答疑。有的老师认为这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但是有的老师是把这种教学行为看做是自己品牌的建立。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对于DISC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

虽然F69还没有开始翻转课堂,但是我们不仅可以提前听67和68的翻转课堂,并且中间还有一周的消化时间。

我个人的习惯是第一篇用耳朵学,就是听视频,因为我本身是看书或者文字类东西很容易忘的人。因为觉得没有对象感和情感,所以更喜欢音频。

第二遍用眼睛学,就是看PPT。PPT基本上都是音频当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自己梳理清楚整体的逻辑结构。

第三遍音频+输出,就类似于这篇文章一样。就是结合听完DISC翻转课堂的内容的一篇输出练习。可以是针对内容本身的输出比如思维导图,内容精炼等。也可以结合到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输出,这样记忆更加深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