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持续研究老年社区,我对于老年的生活方式、养老社区这个话题有新的理解,来自于疫情期间封在家里看的一档节目《十三邀》,许知远采访北大钱理群教授的那一期。
提到钱理群,大多数人会想到钱老曾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老多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被称为是当代最具有鲁迅精神的人,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
2015年,钱老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带着书本,和老伴从北大搬进了北京泰康之家燕园,开始自己新的老年生活,在泰康之家,钱老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专心写作,夫人也可以专心自己的爱好中。
这一期的访谈也主要在钱老居住的泰康之家【燕园】中进行,整个采访过程,看到钱老和夫人对老年对生死的超然的态度,钱老的夫人崔可忻老师的女性独立精神,以及钱老对贵州18年苦难经历的豁达,这样的人生境界让我深受感动。
钱老和夫人两人被确诊患癌症之后,都选择了不住院治疗,而是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钱老笔耕不辍,写出了几十万字的作品。
崔可忻老师选择了精彩的生活,唱歌,自己组织编写自传,安排自己的事情,崔老师独立自主的精神正如她的告别演出一样美丽感人。
钱老谈到,自己有两个精神基地,一个是北大,一个是贵州。
因为历史的原因,北大毕业后,被下放到贵州山区教书,钱老没有消沉,选择了将现实目标和长远目标同步进行,接受现实,踏实教学,做好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同时心怀诗和远方,坚持不懈的研究鲁迅18年,终于在39岁迎来考研究生再进北大的的机会。
贵州18年的苦难经历,钱老选择不回避,也不理想化,而是将苦难转化为精神资源,带着学生研究文学,思考未来,引领一代人的成长。
关于老年生活,关于养老,钱老曾经写过一篇题为《长寿时代养老人生的思考》的文章,文中提到,我们的“养老人生”的目标:要恢复人的本性,真心,真性情,取得和自然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内心的关系的三大和谐。
同时从日常生活、大自然和历史这三大永恒里,找到了养老生活的新动力、新目标,内心变得踏实而从容,进入了生命的沉思状态。
此外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作出多种选择,在老年实现价值的新创造。
正如文章中钱老说讲,我们理想的养老人生应该是一个多彩人生,是活出自己的老年。
在泰康之家,像钱老一样积极创造,活出自己的老年时光的老人有很多,他们的精彩生活正真实的展现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那句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