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时候,的确是怀着比较美好的教育理想走向工作岗位的,但是,几年之后,不知不觉的发现自己被同化了,感觉好可怕,记不得当年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了。
当了两年的班主任之后,现在回头想一想,其实我自己是在被塑造的,有时候发现生活中的自己也多多少少有些变化。在当班主任期间,每天都会处理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会作为一个裁判,断各种各样的官司。这些工作很琐碎,很复杂,很磨练一个人的耐心。果然,没过多久我的耐心就被消耗完了。卫生上的事,纪律上的事,学习上的事,当然还有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小事,感觉自己没有头绪,被这些事绑架的死死的,没有自由的时间,自己也被搞的精疲力尽。
后来,我就发现我变了。变的容易生气,变的主观武断,变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仿佛工作的一切宗旨就是要使事情变得不那么麻烦,不要那么多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不出事。学生听话,学生都在乖乖的学习,学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就是我最终的追求。
可是,现实总是与理想有很大的差距。问题层出不穷。卫生出问题了,得安排人去打扫卫生。学生打架了,又得半天处理问题,学生宿舍说话了,早操掉队了,还得查明缘由。什么问题都有,就是没有多少时间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班主任就像是学校请过来的廉价的保姆。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工作重心就在于如何把学生摁下去,把学生都变成听话的小绵羊。
其实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管理,也没有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我只是在观察别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从根本来说,出发点就错了,我的教育观就是有问题的,甚至不夸张地说,我从未思考过,我到底信奉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我只是在做一个教书匠会做的事,一个人本能上会做的事,从未思考过如何解决问题。我也从未去研究过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解决问题,这和一个人的阅历有关,这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的思维深度的问题。
我当众批评过学生,也曾使一个学生感到无地自容,也曾想办法劝退一个上课只会化妆,什么都不干的学生,我当时觉得就是为了大局,为班级考虑的,一个人的存在造成全班没有上进的风气。不能因为某一个问题学生而影响整个班级,因为,初中生真的是很容易模仿同伴的。面对那些什么都不学的差生,真的感觉无能为力,更何况家长的都放弃了,为什么好要做无谓的挣扎,但是,现在想想,站在教师的身份上,着多少有点不合适。有时候,我在思考这些行为和我本身追求的价值观有关系,我在以一种很单一的价值观在定义孩子们的未来,所以,看见那些除了吃饭睡觉什么都不干的学生,才出现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或者,我本身就很懒,以至于不许允许有问题的学生出现,因为这样的学生是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的。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自由他们的命运与生活,自由适合他们的道路,到底这条路是好使坏,只能他们自己感受,而我的职责不是强迫他们走我认为较好的道路,我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看清他们看不到的现实,最终的选择还得他们自己来做。
我认为好的道路是用知识改变命运。
成绩对于一个出身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现实是,成绩就是他进入这个社会的一切筹码。
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知识改变命运真的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想要改变命运也只有这一条路。若是能够通过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把几本书读透,通过刻苦钻研把几本书弄懂,并且顺利通过一次选拔性的考试,能够自此进入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于一个出身较低的孩子来说后续的变化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无法预测它就如全新的环境之后会有怎样的好运,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这对于一个出身较低的孩子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的人生真的会自此发生改变。
有很多人批评高考,指责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批评它是对一个人天赋的打压,批判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高分低能。我承认这些批判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也真正的说中了中国教育的几个痛点,但是,我总是觉得这些批判都来自于一些高高在上的学者,他们体会不到有些处境,这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
这种选拔性的考试,每一个人通过完成一定程度的学习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是很多底层人民上升的通道。我觉得一个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有什么办法和他谈高分低能,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虽说这种培养方式的的确确存在问题,但是,他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为底层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虽说不是绝对公平的机会,但是近年来的改革使得这种不公平更加严重。
但是,近年来我看到这种不公平性越来愈严重。资源的分布越来越集中,特别是优秀的资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因为科技的进步,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地引进,是这种不公平性的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走班制,核心素养吵得越来越火,但是,风起云涌就只是发生在很集中的地方。就不说农村学校,就是一个市区的初中或是高中是没有条件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是没有雄厚的财力做支撑的,更不用说师资力量的配备了。在农村的教师会进行改革吗?会把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教学中吗?若是有的话真的很难得。试想,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的孩子是不是被很不公平的对待。他们怎么和享受较好资源的孩子竞争。若干年后,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我所在学校不是什么名校,就是一所很普通的农村中学,在中国这样的学校有很多。近年来,国家扶持农村学校的发展,很多硬件设施的确上去了,但是,农村学校的真正问题却没有解决。留守的儿童能得到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遇到不错的教师,遇到平等的待遇已经是很难得的了,享受优秀的像北京的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资源那就是奢侈,就是做梦。但是,我们的教育宗旨是给每一个孩子平等机会,真是可笑。就是在北京地区,孩子的上学问题也是很令人头疼,上学难,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
究其根本原因,软实力跟不上去。
国家每年投入很多的资金在建校舍,在配备教育设施,它是教师的工资待遇却低的可怜,而且还有很大的差距。越是富裕的地方教师的工资越高,越是落后的地方教师的待遇越低。那么,这些落后的地方靠什么发展呢?所以,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阶级固化越来越重。教育的关键在人,在于教师。我的意思不是崇尚教师的权威,不是赞成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恰恰相反,是对这种方式的否定。时代变了,知识不再被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人所独有,知识能以极其便利的方式获得。教师的任务更加的艰巨,不是简单的传授和灌输,而是要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传授和灌输,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师的工作量更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更加的显著。这就是资源明显分布不公的一种表现形式。基于此还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破坏教育生态。生源问题,优秀的学生都被集中起来。以致于农村的学校招不到学生,城里学校一个班级七八十人。家长就是挤破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最终,穷人永远争不过富人。的能否上一个好的学校,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已经不再是仅仅是家庭之间的竞争,而是以演化成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这段时间的学习,给我带来很大的变化。如何对待教学,如何对待学生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最起码,我不会再重复之前犯过的错误,不会在凭着感觉去做事,最起码是要有一些思考的,同样的也会把这些思考形成文字,表述成问题,然后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确。以一己之力很难对社会上的这些问题作出什么大的改变,一线教师是改革的主力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态度和选择是随大流,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的随大流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手。我想说,做好自己的的这一步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贡献。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