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草》 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羌活、天麻、鬼臼、薇衔四者,皆名无风独摇草,而物不同也。" 可见,自然界中可以自体运动,被人视作"活"物的草本不在少数。 今天讲到的跳舞草又有不同,它是自然界唯一能够根据声音产生反应的植物。 跳舞草是豆科舞草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高达1.5米,茎单一或分枝,圆柱形,叶为三出复叶,托叶窄三角形,通常偏斜,边缘疏生小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宽卵形,密生,花时脱落,花冠紫红色,花期7-9月。 跳舞草别名有:风流草、情人草、多情草、芒草等。 原产地在我国南部地区,喜阳光耐旱,生于丘陵旷野和灌木丛中,现已应用于园艺观赏,是制作盆景的优良材料。 全株入药,具去瘀生新,舒筋活络功效,根茎泡酒服,能强壮筋骨,鲜叶泡水洗面,使皮肤光滑白嫩。 据科学研究,跳舞草起舞的原因,主要与温度、阳光和一定节奏、节律、强度下的声波感应有关。在常温强光且无风雨环境下,舞草的2片侧小叶,会不停地摆动,在半分钟内,每片小叶可完成椭圆形运动一次,每叶转动达180度之后,便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 跳舞草可伴随音乐起舞,并非整个植株在运动,各小叶在运动时,虽然有快有慢,却颇具节奏,时而两片小叶同时向上合拢,然后又慢慢分开展平,似蝴蝶在轻舞双翅,时而一片向上,另一片朝下,象艺术体操中的优美舞姿,有时许多小叶同时起舞,此起彼落,蔚为奇观。 这种运动现象在植物界十分罕见,舞草既不像含羞草那样由外界刺激引起,也不似向日葵那样有明显的趋光性。 跳舞草因何而舞?仍是个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无风自倾舞,俯仰如有知。惜哉长路傍,甘为牧竖欺⋯" 这是宋人王绅《张把舞草》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赏,表达出对社会对自然和生命多样性误解的批评。
2024-08-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