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球的微软蓝屏事件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请看,先进制造网(tworks先进制造)采自于中国信创基地的解答
编者按:
2024年7月19日,美国网络安全企业“群集打击”软件出现问题,引发微软操作系统蓝屏,波及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全球近千万台使用windows的设备,导致航空公司、银行、电信公司和媒体、健康医疗等各个行业陷入混乱。截止21日晚,约有超过1500架次美国境内、飞往以及飞离美国的航班被取消,超过7400架次航班被延误。
然而,这场波及全球被外媒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IT事件”在中国虽然声名远扬,却波澜不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先进制造网瞄准了中国信息创新产业基地——天津高新区信创园,希望能从这里一窥全豹。
天津建设的“中国信创谷”,其标识是构建“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信创体系”,那么,“中国信创谷”到底是怎样的?有什么内涵和内在驱动力?为此,先进制造网专程采访了天津高新区信创局副局长林杉。
“ 中国信创谷”的基础能力
先进制造网:我们了解到,高新区聚集信创产业上下游创新企业超过1000家,“中国信创谷”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这种规模优势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能否谈谈天津设立”中国信创谷”有什么地域特点?
赵林杉: 我们高新区把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发展,是从2003年开始的, 到了十四五的时候,在高新区的发展规划中,就把信创所有维度的产业链接了起来,提出建设“中国信创谷”。说到比较优势,天津的信创产业首先就是具有基础能力的优势,因为在操作系统、基础软件、基础芯片以及网络完全、数据库等重点产业,既是我们重力发展的领域,也是我们的独具的优势所在。比如说在一个应用领域的整体系统升级后,要么你还用国外的服务器,要么就买中国的服务器,中国的服务器和芯片是怎么来的?很多就是我们这里提供和设计的。信息产业的很多的产品可能是再次研发或生产的,但是最初的设计肯定是在我们这里的。还有比如软件怎么样才能更好地适配硬件体系?那也肯定要在底层结构这边来找解决方案,所以就只能到天津来。这种基础能力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既是缺点也是优点,缺点是,这种底座类型的产业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积累才行,我们今天的基础能力的形成也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优点是,正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够形成,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未来的广阔市场,后续的迭代链条也越长,从战略上来讲,有利于地域壁垒的相对形成。
先进制造网:人们想到信息创新产业,一般都会联系到北京的中关村,因为最早的信息产业起源在中关村,那么天津的“中国信创谷”目前的发展格局是怎样的?与今天中关村的信息产业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赵林杉: 天津的“中国信创谷”与北京的中关村比较,在产业维度上有很大的不同。 北京更多的是在网络安全、网络生态应用方面独树一帜,比如百度、抖音、京东等应用生态很壮观,但天津发展更多的是信创领域的基础产业,比如说我们的芯片,我们CPU,我们的国产操作系统,不管你是做汽车、做服务器、还是做什么其他产品,这些都是体现在应用层面的核心组件,全国现在有六大主流CPU,天津就占了两个。全国两大国产操作系统,天津具其一,而且麒麟操作系统目前在信创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服务器里面,能够占到80%。
蓝屏事件为什么没在中国爆发?
先进制造网:我们已经知道,高新区的信创产业是以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为核心的整体产业链条,不过 “中国信创谷”强调要构建“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信创体系”,怎么理解“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信创体系”这个概念?微软的蓝屏事件没有在中国爆发,与这个体系追求有关系吗?
赵林杉:我们这里说的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种网络安全的概念,而是整体产业安全的概念。怎么理解呢?比如说芯片,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国外的芯片上都安装有后门,或者说是有漏洞的, 这个后门或漏洞在国外厂商那里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在应用端这里是难以控制的,那么,在信息产业方面,完全用国外的东西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微软蓝屏事件,对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主要由于CrowdStrike软件的更新问题导致的系统不兼容。但微软蓝屏事件为什么对中国影响极小?就是因为中国国产操作系统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普及,因为中国国产操作系统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确保了公共服务如航班、银行等的正常运行,因此中国国内基本上不使用CrowdStrike的产品,正是因为我们公共领域普遍使用了自己国产的操作系统,才避免了遭遇微软蓝屏事件的危险。
“中国信创谷”强调构建“以信息安全为保障的信创体系”,实际上就是在强调——我们要布局的是中国自己的信息创新产业,做国产的系统、国产的芯片、国产的硬件。就象我们现在做的都是正向研发不是逆向研发一样,因为逆向开发是纯模仿,那很有可能连国外的后门儿都留下来了。因为是正向研发,所以应用方面不用担心“漏水漏电”。因此,我们所说信息安全的保障,是对信创产业的整体安全体系的保障,就是避免中国的信创产业遭遇任何一种“蓝屏事件”的危险,现在看来,我们在大体上已经做到了。
就以民航的调动系统而言,通信系统是包括硬件软件芯片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是一个地动山摇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其他产业比作一个大厦的话,信创产业就是大厦里面的水电路,水电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十分危险,所以虽然大厦的设计及建筑材料等我们可以用国外的,但是信创领域从软件到硬件、甚至从软件的每一行代码、从硬件上的每一条电路都必须是我们自己做的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出现事故善后维修的能力,因为是自己的产业,所以完全可以保证大厦不会有被“爆破”的风险。
有关于明天
先进制造网:听您的介绍,感觉到的都是鼓舞人心的事情。那我们最后谈一些困难和问题吧——咱们天津的信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现在最大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赵林杉:就信创产业发展本身的困难,我觉得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其实都差不了太多,那就是场景应用方面的不充分。怎么说呢?比如像鸿蒙系统,虽然它的界面很丰富,功能很完善,但也只有华为的手机在用,其他的品牌还都是用安卓系统,芯片也一样,只有华为用它自研的麒麟,其他品牌用的还都是高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不买华为,那肯定就又回到使用美国的这种软件加硬件的移动通讯模式下。但是这种应用场景的推广,是需要整个社会体系的联合运作的,只有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壮大,我们基于国产的信创产业链上的创新产品,才能有更大的用武之地。尽管目前在公共服务领域我们的国产信创产品已经普遍,但是对整个信创产业的大市场来说,还远远不够。
不过,话说回来,路是走出来的,从产业发展整体趋势上看,我们相信,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来源:截取先进制造网部分文稿(全部文稿请登录 www.tech-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