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一门心思相当产品经理,就不会偶然成为一门前端开发,或许我会从事我的专业,做一名ERP的实施顾问。
ERP的形成与发展
-
20世纪40~50年代:订货点法
通过控制库存储备来制定需求计划的方法,当库存储备低于订货点时,就进行订货处理。
求得订货点与该类物品的使用消耗速率、该物品从发出订单到订单到达的总时长,还有该物品的安全库存有关。
公式:再订货点=平均日需求×订货天数+安全储备量
公式:ROP(ReOrder Point)=L×U+SS -
20世纪60年代:提出相关需求与独立需求
企业生产过程所需要的物料(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按照其间的 关系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独立需求是指某种物料的需求与其他物料互不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独立需求依赖于企业外部的市场,是一种外部需求。
- 相关需求又称为非独立需求,是指某种物料的需求与其他物料或产品的需求直 接相关,其需求往往是由其他产品的需求所引起的。
订货点法的局限性
1、订货点法假定库存需求呈连续的、稳定的均衡状态,且相互独立。
2、提前期是已知的、固定的,并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需求,据此决定订货量和订货时间。
3、制定是按照库存而不是按照需要,容易造成库存积压、或短缺。
4、相关需求并不遵循订货点法的这种假设前提,将订货点法用于相关需求的库存 控制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缺陷。
-
20世纪7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RP与闭环MRP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专门面向相关需求库存控制的新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系统应运而生。
MRP是根据销售预测和订货情况制定主生产计划(MPS,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再利用计算机将未来时段的产品需求按照产品结构分解为零部件需求计 划,以作业指令的形式提出采购部门所需购买的原材料和推动生产部门制造产品的零部件及成品的一种管理方法。
闭环MRP:认为,只有在考虑能力的约束,或者对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物料需求计划(MRP)才能保证物料需求的执行和实现。
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II
* 生产方式:基于产品订货和需求预测制订主生产计划,然后根据物料单(BOM)和提前期制订每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在详尽的能力平衡之后,按计划发出生产与订货指令,对生产全过程中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全面的、完全集中的控制。
* 管理特点:
* 以计划贯通为主导的计划管理
* 以业务流程为系统的过程管理
* 以集成共享为前提的基础管理
* 以反馈控制为措施的动态管理
* 以逻辑规律为参考的模拟管理
* 以成本管理为重点的效益管理MRPII的局限性
1、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有更高的集成度,同时企业信息管理的范畴要求扩大到对企业的整个资源集成管理而不单单是对企业的制造资源的集成管理;
2、企业规模扩大化,多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作战,统一部署,这已经超出了MRP-II的管理范围;
3、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企业之间即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这些更是MRP-II所不能解决的。-
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ERP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
ERP的产生基础:
1、IT技术:互联网的普及,浏览器的产生,GUI图形交互界面的产生。
2、管理技术:社会分工的全球化、世界竞争加大,要求团结协作,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MRPII与ERP的区别与联系
ERP是MRP2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ERP比MRP 更完善,更人性化。MRPII 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 在MRPII 的 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