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第二章 管理思想演进

Mooc管理学课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王文周老师。记录于2022-08-27

本文是《管理学》课程的第二章——《管理思想演进》的思维导图:
本章的思维导图

管理学-第二章-管理思想演进-Y.png

具体内容大纲:

2.1 古典管理理论
    2.1.0 管理思想历程概述
        管理学发展的脉络1
            1)古典管理理论
                泰勒(美国),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着重于个体效率
                法约尔(法国)
                    组织管理,着重于企业组织效率
                马克斯·韦伯(德国)
                    科层制,着重于社会组织效率
        管理学发展的脉络2
            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梅奥与霍桑实验为经典代表任务,否定了人只是理性的经济人的定论,揭示了人的社会性。正式组织中有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管理学发展的脉络3
            3)管理理论丛林
                一开始是六个学派,然后变成了11个学派,由哈罗德·孔茨两次提出
        管理学发展的脉络4
            4)企业文化理论阶段
                日本企业的崛起为代表。
                有很多名著描述这个阶段,如威廉·大内的《Z理论》、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埃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托马斯·彼得斯《追求卓越》、柯林斯《基业长青》
        管理学发展的脉络5
            5)管理理论新进展阶段
                学习型组织、战略联盟、流程再造、蓝海战略
    2.1.1 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
        1)背景
            低劳动生产率和低工资导致劳资矛盾比较严重
            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催生对科学管理的需要
        2)泰勒的介绍、生平
        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制定关于某一工作的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
            3.实现“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这个就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现在我们知道它并不是总有效,因为人们除了钱,还有其他的追求
            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组织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哲学
            从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分配剩余到共同增加剩余,以致于没有必要为如何分配剩余而争吵不已
    2.1.2 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1)法约尔的生平介绍,著名作品《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著名思想:一般管理理论
        2)一般管理理论
            1)管理的五大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的14条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
                公平、人员稳定、创新精神、团结精神
        3、与泰勒的科学管理论的比较和关联:
            是互相补充的,都是想努力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改进管理
    2.1.3 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马克斯·韦伯,被誉为:行政管理之父。研究领域涉及法律制度、宗教体系、政治制度和权力关系等。最重大的影响是提出了“理想的科层组织关系”理论,认为此行政组织是最有效最合理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内容
            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来进行管理,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或神权
            组织的基础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权力,不同于传统的权力或超凡的权力
            理想行政组织更加精确、稳定、可靠
            高度结构化,能提高效率同时促进组织实施目标

2.2 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2.2.1 梅奥与霍桑实验
        1)梅奥的生平介绍。侧重于工人工作绩效的研究,人际关系理论研究。《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2)霍桑实验(管理学史的一个里程碑式实验)
            1.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
                工作条件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不是强烈正相关的,社会属性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和科学管理时代的经济人假设是完全不同的。
            2.大规模访谈
                得到的结论是对员工多采取谈心的方式,少采取说教的方式。工厂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方法,更好地了解工人的个人情绪和实际问题。
            3.对电话线圈装配工作室的研究
                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而这种非正式组织(or群体)对工人的行为和绩效产出会有很大的影响。
    2.2.2 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罗特利斯伯格《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集中阐释了人际关系学说的思想
        核心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2.2.3 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实验之后,就掀起了对管理主体-人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的引入。
            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化战略为组织中每个人的心甘情愿的活动
        (1) 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
            个体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如果”需要“不被满足,则会产生某种驱动力,从而去寻找目标,并产生一些特定行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主。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求理论。
        (2)关于群体与组织行为的研究
            除了个人的需求需要,群体的环境也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群体的沟通、冲突;群体的结构、群体的动态发展;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学习、组织变革。
        (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分析领导者对人性持有的不同假设
                XY理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假设等;
            关于不同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分析

2.3 管理理论发展
    2.3.1 管理理论丛林
        哈罗德孔茨在管理学杂志《AMJ》提出的《论管理理论丛林》,归结了六个管理学派。后面又在《AMR》中提出了《再论管理理论丛林》,增加了5个管理学派,总共11个学派
        背景:二战之后,经济复苏和第三次技术革命,涌现了很多管理问题,而各个方面的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创建了多个理论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亨利法学尔(创立人)、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
                管理的重点是在于研究管理过程效能如何提高
                    迄今为止影响最大
            不论组织是什么性质,处于什么环境,管理人员的职能都是相同的。
            管理有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等职能
        2)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员:切斯特·巴纳德
                对组织的认识非常深刻,影响至今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活动
            协作系统的三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的职能:经理人员处于信息沟通系统的中心,其职能是联系组织中的各个部分。
        3)经验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斯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主张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将企业真实的运行状况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经验教训,用于指导未来企业的经营
        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赫伯特·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组织运行的基础,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方案,管理是追求“满意”的,这就是著名的“满意”原则
        5)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弗里蒙特·卡斯特、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今天再次流行,要把企业当做一个系统,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件事物。
            企业是一个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企业只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
            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大内的“Z理论”以及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核心内容:企业的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内部也在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要随着内外部的环境的变化而随机而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
        7)数量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兰彻斯特、希尔
                一个重要的事件是:1939年的统筹学的诞生
            认为管理是一种定量分析活动,依据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制定出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再把这些数据模型应用于管理决策中。
            华罗庚的统筹法、优选法的推广,将中国人的统筹思维、统筹能力都提高了一个台阶。0.618(黄金分割数的近似值)
    2.3.2 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苏联解体和中国政治崛起;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出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管理理论层出不穷。
        1)学习型组织理论
            1.有着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使命,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不断地创新与变革,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代表人物: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2.五项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改变来自于自身的愿意改变;
思想要改变,才能真正变化;
组织要怎样改变呢,就是要建立共同愿景;
想要更好地改变,就要进行团队学习。
最后要系统思考,要从整体、系统上进行宏观考虑,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3.创建学习组织——个体学习促进
                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
                进行优秀员工学习交流大会
            4.创建学习组织——学习型领导培养
                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转化为帮助员工不断学习进度的导师;
                群众智慧的收集者、总结者和升华者
                与员工共进退、共成长
        2)蓝海战略理论
            是指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超越传统竞争的思维范畴,开创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空间,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与红海战略相对。中国的加油站故事就是个鲜明的对比。
                管理学名著《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的制定原则
                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蓝海战略的执行原则
                克服关键组织障碍、将战略执行建成为战略的一部分
        3)人力资源三支柱理论
            HRSSC,共享服务中心——(交付/执行)——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挖掘需求)——HRCOE,人力资源专家(设计方案)——HRSSC,共享服务中心
                HRBP:参与到业务部门的工作中去,为业务部门提供必需的人力资源支持
                HRSSC:企业人力资源的标准服务的提供者,借助技术平台,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整合起来,一起提供服务
                HRCOE: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具备专业能力,能从战略的角度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设计
            跳出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看人力资源
        4)互联网思维
            跨界融合、平台互动、开放式创新、做到极致
    2.3.3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与融合
        东西方的差异:地理环境、社会基本结构、历史民族传统
        中国的管理思想:修齐治平
            自我管理:君子慎独;反求诸己;自胜者强;厚德载物
            人际管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团队管理:上下同欲者胜;莫贵于人;无为而治
            权变管理:事异则备变;悬权而动;权不可预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随物变化。
            战略管理:求之于势,顺势而为,不责于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与融合:
            东方:道、德治
                模糊的文化;万事强调德为先;
            西方:术、法治
                讲求精细化;讲法治,契约精神
            爱因斯坦:西方的科技如果少了东方的智慧,就会变成瞎子;而东方的智慧如果少了西方的科技,就会变成瘸子。
所以要东西方结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