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无理由退换”包含的心理学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购买物品时,担心质量不可靠,售后服务又麻烦,于是最后很可能就不买了。但是如果商家承诺7天无理由退换,最后如果不是因为商品质量有问题,绝大多数情况都不会退货。

再比如你在路上看到100元钱,又没有人,你高兴极了,这钱应该归你了,但你没等捡起来,突然来一阵大风把钱吹走了。100元钱相当于先得后失,对你来说应该开心与懊恼相互抵消,因为你也确实不得也不失,但实际你的心情会平静吗?是不是感觉仍然是失去的多。

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负效用是同样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5倍。

损伤规避的心理源于:原始人每天打猎如果意外捡到了其他人的食物,可以改善几天的伙食,会高兴一段时间。但如果是自己的食物不幸遗失,很可能对于他的家庭将是致命的灾难。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一次遗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因为这些原因,损失规避心理就深深的烙在我们基因深处,所以我们损失同样价值的东西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同样价值东西的快乐。

这种源自于远古时代人类自我保护的心理,在今天商业社会里,会产生非常多有趣的现象。

  • 场景1:
    如果你购物结算时,商家要额外再收取20元配送费,你会不会感觉很不愿意。但如果商家将这20元增加到商品价格中,然后告诉你包邮或赠送顺丰快递,你会不会感觉很开心或划算。
    同理,超市在结算时,有的会收取购物袋的费用1毛,有的会直接算在商品价格里,虽然费用不高,但你会觉得收费那家比较小气。
  • 场景2:
    买糖果,如果售货员开始给你装了一大把去称,然后再慢慢往下减,和另外一种方式先装一小部分,然后慢慢往里加,你会不会对后一种比较有好感,而前种方式你会觉得拿走的都是你的,即使给的量很足。
  • 场景3
    一位年轻人每天上班都会给公司附近一位乞丐十元钱,持续很长时间,有一天他给那位乞丐五元钱,并说不好意思,现在我结婚了,生活压力大,只能给你五元,乞丐却愤闷说,你怎么用我的钱养家。

现代如此,古代亦如此。

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说“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

我由此想到公司做的绩效考核管理,本来是好意,用于对员工进行激励。但是是怎样执行的呢?每月绩效奖金数额有个标准,开始时大家都是全额发放,相当于给大家涨了工资。后来出台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和细则,大概就是如果本月工作没有出现什么过错,绩效奖会全额拿到,但如果出了问题,就会被扣除一部分。结果怎样呢?多做多错,做的多反倒拿的少,谁被扣了绩效都不开心,因为得到的变少了,而且是认为把他的钱拿走了,最终大家都出工不出力。

以上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吗?从结果来看肯定不是。

奖优于罚才是损失规避的良好体现,但很多领导没有去理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迎着刚刚升起的阳光,顶着周围的人打量的目光,步履匆忙的把手中的馒头塞进嘴里,周围喧嚣和吵嚷,伴随着络绎不绝的...
    阿鹿姑娘阅读 2,271评论 0 0
  • Apple 在今天凌晨发布了全新一代的操作系统iOS10.0beta,今天在第一时间用iPhone6sP更新了该系...
    _南山忆阅读 6,942评论 26 15
  • 大雨如注,倾盆而下。连续十几个小时的暴雨令上游终于支撑不住,决堤了。 洪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近距离...
    宗小七要强大阅读 1,800评论 0 1
  • 最近,睡觉前的状态一直是他打游戏或者看钟爱的《武林外传》,我躺着看书,最后一起停止彼此的爱好,关灯睡觉。 前天晚上...
    雪元阅读 2,532评论 0 0
  • 为什么我的手机像素很高,功能也比较全面的了,但就是拍不出好照片? 这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手机摄影技巧,这也是很多...
    龙飞摄影阅读 3,902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