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如一”让正确政绩观“永不停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也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引导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增强本领、担当作为、争创佳绩。”

       正确的政绩观,是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重要指引。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内涵实质和实践要求,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不懈追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以贯之”深学细悟,筑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想信念,让初心使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政绩观偏差,根源往往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以“求知若渴”的姿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补足精神之“钙”。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作为毕生追求。

       “一心为民”真抓实干,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让造福人民“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百年来,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未变。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至上”,明确“为谁创造政绩”,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群众需求,聚焦民生痛点难点堵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丝不苟”严以律己,坚守“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底线,让修身立德“永远在路上”。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要在思想上筑牢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要在行为上严守底线,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委组织部    丁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