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纠结,关于素养

1.纠结


昨天晚上老公聊起一家店老板改水改电的经历,因为这家店位子比较远,老公已经跑去一趟,谈好工钱后他替这家客户拉着材料过去安装,谁知道这个客户又提出其它要求,这个要求工程比较大且比较难,老公就拒绝了,结果客户就生气了,说有什么难的。于是,老公火了,大概客户认为老公把材料带过来了就一定会给他做,但是老公的脾气上来了也不得了,他直接推车就走,结果骑别人的电动三轮车返回时还没有了电,推子大半天推了回去。

结果,老公走到一半,这位客户又发短信请老公回去,还把工钱又加了一百,老公已经开始接另一个活了,坚决拒绝了这个客户。我支持他这样做,改来改去纠结的要命,谁非要做这样的活,还得受气。

我说到纠结的时候,突然想到这其实就是我的投射,我就是一个很纠结的人。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今天上午例行大扫除,要清理一些家里很久不用的物件,下楼去找收废品的师傅,其实我们隔壁单元就有一家,我却脸皮薄不好意思去找人家。

我就只能带着孩子站在大门口,站等收废品的车过来了喊住别人。结果好不容易等到一个车过来了,却因为人家车已经从我眼前过去而纠结是否要喊,当然人家车不停,我还没纠结清楚,人家的车就已经远离我了,等我想喊人家的时候已经没用了。

我想我不能再这样浪费时间了,在内心警告自己下一个收废品的车来了就必须马上喊住人家,不能再错过了。就这样,我总算在下一个收废品的到了之后果断喊住人家请人家上楼搬走了我不要的东西。其实当时我内心还是有纠结,一是看到人家车满了还会不会收?另外因为不要的东西里有一个煤气罐,我担心人家会不要。事实是收废品的什么都收,无非是价格便宜,你的东西都以白菜价被人家收走而已。

这只是例子,我在很多事情上都存在这样的模式,也让自己错过了很多好的机会。所以,我需要多多提醒自己,到底在纠结什么?有必要这样纠结吗?纠结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再果敢一点?让自己能够尽可能少一些纠结多一些干脆。

2.素养


收废品的师傅进了房间来看我要处理的东西,他拿着的烟头很顺手的扔在我刚刚拖干净的地板上,我没有说话,虽然觉得这样不妥,但是尊重他本人就是这样的人。是的,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弄脏了我的地板,他也没意识到我的地板那么干净是我付出努力而且也是我不希望被人这样弄脏的,这已经是如同他身上的每个部位一样根深蒂固的一种习惯。所以,尊重他,我就不会不会舒服。不过是他走后我扫一下的事。如果一定要当面说这位师傅,毕竟会让双方都很尴尬。毕竟只是几分钟的交情,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伤和气。

我们因为租住的是城中村改造的小区,所以只交物业费,不见保洁打扫楼道,我不能忍楼道的脏,所以隔段时间我都会把我们楼下的台阶扫干净,卖完废品后我在楼道上洒了洒水准备扫楼梯,刚洒完孩子的同学上来找孩子完。当这位同学走进门后又退出来在地上蹭了蹭鞋子,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这地太湿了,我才意识到我洒了水,女孩鞋上沾了水,到我家就把地踩脏了,小姑娘一进门就马上发现了,所以立刻退回来把鞋底蹭干净了再进去,我告诉她进去吧,我一会儿再拖就好了。

看到小女孩这样的行为,让我突然很乐观。因为我们的整体素质明显在提升,收废品的师傅和我们一样来自己农村,只是他一直做着收废品的工作,所以对卫生的讲究并没有那么高。这是目前在城市中生存的一部分人的真实状态。

我们的孩子们就不一样了,也许他家里不见得很干净,他的父母也不见得很讲卫生,但是他们在学校是需要每天都打扫卫生的,他们去同学家也会看到一些干净的房间,他们从小就会对这些干净的房间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就如这个女孩,她之前就意识到我家很干净,还问孩子我家为什么这么干净,当她意识到之后,就会注意来我家不给我家制造垃圾。我也相信这个女孩不管她家里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但是早早晚她也会把自己的家整理得干干净净,因为她心有所向。

相信美好,我们的生活只会越来越美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
    爱是萤火般的光芒阅读 3,088评论 0 1
  • 2017.10.24 星期二 珠海晴 因为一直都相信:你都不努力,怎么知道你的极限,也许你...
    wu溧蕙阅读 158评论 2 2
  • 当你还没有能力挣钱的时候,不必勉强、不必慌张,更不必害怕,请努力锻造自己。 一. 周二去表哥家做客,被八岁大的小侄...
    亦舒先生阅读 1,352评论 2 17
  • 从来不敢面对炙热的爱情 每每看到他人爱得甜蜜 便嫉妒心起 轰轰烈烈 时而温柔敦厚时而冷酷到底 我不懂爱情该走过哪些...
    婷婷和俊俊阅读 216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