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书的月刊编辑:影君子M
【作者访谈】是简书电影专题月刊的特别栏目。每期会寻找简书上比较优秀的影评作者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他们的写作历程以及自身对电影和影评写作的一些看法。
想了解更多优秀作者和电影月刊的读者欢迎关注订阅简书电影月刊文集:简书电影专题月刊。
本期嘉宾:千河
性格很好,脾气很差。
喜欢王祖贤,却又总是被说成很像林青霞。
想做绅士,也想做美人。每天都在考虑如何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世界,但往往最大的爱好只是找个沙发徐徐瘫倒。
想做一个看起来很厉害的花瓶,写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影评,交一些看起来很厉害的朋友,最后保持看起来很厉害的疯狂。
在她眼里好电影至少要满足三点:“启迪”、“共鸣”、“娱乐”。
本期就和她一起聊聊最近比较受关注的两个导演:贾樟柯和张艺谋
访谈部分:提问人(影君子M, 简称影) 嘉宾:千河
影: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吧。
千河:大家好,我是千河,简书名@李斯托克,很多简书新朋友可能对我比较陌生,因为我还算是简书比较早一期的弄潮儿。
最开始只是在简书发表一些奇情小说与情感随笔,后来陆陆续续把重心腾挪到电影电视评论板块。北欧小众电影考古癖,视觉美术控,演员核心论患者,惊悚Cult片深度沉迷中~
影:这段时间,《江湖儿女》和《影》接连上映,看完对两部电影有什么感觉?
千河 :其实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无非是写实与写意的区别。或许偶有交叉,但《江湖儿女》更加现实主义,而《影》偏浪漫主义一些。
虽然我是个典型的不浪漫就会死星人,但这次更加偏爱《江湖儿女》。贾樟柯的浪漫不同张艺谋,风动雨动情在动,他的浪漫,缝嵌在无数日常细节中,上面铺着一层社会市井奇闻的玄妙反讽,不乏幽默点缀,总有一些事小见玄机的感觉。
影: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角色吗?
千河 :《江湖儿女》的话,印象深刻的还是赵涛饰演的赵巧巧。这主要归功于扮演者赵涛,她的表演流畅而克制,几场情绪爆发处理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过火,少一分则失味。在电影中她对廖凡生死相随的感情也很曲折动人,在处理各种情感转变时,没有大哭大喊或者幅度太大的动作,一个眼神,一次思忖,足以将情绪与心理活动清晰交代。
《影》的话,让我惊喜的反而是关晓彤饰演的长公主。特别是有吴磊的衬托,关晓彤这次的表演还算勇气可嘉。在电影中她饰演一位被迫和亲给敌国作妾的贞烈女子,宁死不屈的角色品格为关晓彤增色许多。
影:贾樟柯试图通过这部电影讲述自己心目中的江湖,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江湖的?
千河 :贾樟柯的江湖宇宙一定无法回避的两个字就是人情,如果说李安在《卧虎藏龙》里呈现的江湖中,个体与个体关联的核心是恩怨情仇的撕裂与拉扯,那么在贾樟柯这里,个体之间的互动成因靠的的是超脱社会关系、伦理干预,而纯粹由日常涓流互助互惠搭建而成的一种亲密。通俗来说,就是人们所说的人情。
影:《影》这次最突出的特点应该就是黑白的色彩运用了,之前在《红高粱》里张艺谋也大胆用来类似的手法,这次你觉得怎么样?
千河 :张艺谋的美学不必多言,他往往喜欢赋予颜色除视觉刺激之外的内容。例如《红高粱》里的红与黄,同时也是欲望与热情的象征,而到了《影》,黑白对应是非,对应善恶,对应阴阳,对应柔刚,世间所有争锋相对的特质都可以说是黑与白的象征,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大量的灰,其实也是两种极端特质之间的灰色地带的象征,黑与白之外,就是难以言喻的灰。这是张艺谋以往电影中没有的,他的色彩学往往仅作为一种简单隐喻手段,而在《影》里,他呈现出了两种颜色之间过渡的进阶色,使得整个色彩生态活络了起来。
影:张艺谋上部的《长城》失败可以归结为合拍有限制,这次你觉得问题出在那里?
千河 :剧本,张艺谋在美学上登峰造极,却过于追求形式主义从而削弱了对文本的专注。《影》的剧本问题很多,比如废戏太多,台词过于直白,过度白话……
没有扎实的剧本支撑,再美的视觉设计也是空中楼阁。
影:还记得什么时候开始看他们两人的电影的吗?
千河 :贾樟柯看得晚,大概是从《山河故人》开始,当时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吃大排档的照片,有人评论像极了贾樟柯的电影。于是去找来看了,发现,满满的市井烟火气。
张艺谋比较早,第一部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因为我是苏童脑残粉,这部片子是他小说改的,我看了很多遍,第一感觉是没有感觉,中规中矩,我并不是很吃张艺谋这一款。
影:你觉得张艺谋最好的电影是哪一部?
千河 :大红灯笼高高挂,非常优秀的一部女性群像,微缩版的宅斗全景图,其中对于各种女性在封建打压下的白描式呈现细腻而悲怆,似乎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喜欢它还是因为苏童,张艺谋的改编点,并不是构成我喜欢它的主要原因。
影:贾樟柯的电影有哪部不喜欢吗?
千河 :暂时没有,贾樟柯的每一部水平都比较稳。
影:张艺谋赶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两个时期,其中《英雄》算是一个转折点,你怎么看《英雄》之后的张艺谋?
千河 :于观众而言,无非是多出一种更加多元的选择。从文艺片转向商业电影,对他自己来说,或许是职业生涯的一次突破与改革。这种转角显然重要,但这个重要,更多是张艺谋本身应该回答的,外人不应该多说。
影:谈到变化,贾樟柯似乎变化不大,这一点从基本固定的女主角就能看出来,你觉得贾樟柯有变化吗?怎么理解《江湖儿女》里的飞碟?
千河 :科长变化不大,到现在依旧是中国社会底层+奇情反讽+近代史变迁+俗世冷暖言情,飞碟更像是一抹荒诞注脚,有点超现实的手段在里面,也是一种幻想奇观的再现。
影:两人虽然一个第五代,一个第六代,但都遭遇了一个问题:被批评靠拍中国的苦难拿奖,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千河 :无伤大雅,国外太多二战题材,说到底,电影源于生活,而苦难源于生活,既然同源于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引为素材?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客观视角与立场很重要,个人色彩过于明显就会有失偏颇,被误读为臆想式地消费历史消费苦难。
影:张艺谋前期的作品质量都很高,现在普遍被认为是在走下坡路,你觉得原因有哪些?
千河 :商业区对张本身也是一个探索意味浓重的领域,他的成功绝大多数都是文艺片居多。所以出现质量不齐的情况很正常。另外我并不认为张的质量一直下降,千禧年后,依旧还是有《金陵十三钗》《归来》这样感人肺腑的佳作呈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影:贾樟柯作品质量在下滑吗?
千河 :没有下降,他总爱稳中求胜。镜头需要一贯朴实粗砺,核心对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值得说说的是他极其善拍“变迁”,各种各样的变迁感,《山河故人》也好,《江湖儿女》也好,时间跨度极大的背后,还是世事一场大梦的沧桑变迁感。
影: 除了这两个导演,你最喜欢哪个国内的导演?
千河 :我喜欢毕赣,虽然辈分不及两人,但作品灵气逼人。喜欢《路边野餐》野性的诗意,写实性和贾樟柯类似,文艺态度如同张艺谋一般,有陈年老窖式的老道。
影:你更喜欢张艺谋电影里的中国,还是贾樟柯电影里的中国?
千河 :贾樟柯,因为真实。
最后再次感谢「千河」能够接受我的专访,希望大家多多关注简书电影月刊以及作者访谈栏目,如果大家有特别喜欢的作者想进一步了解欢迎推荐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