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太管事的人,昨天看《城南旧事》还在跟双说,那些作家真是了不起,那么久的事,都能活在眼前。
从什么时候认识我这个搭档的,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起来。隐约最初印象深的是他家的许澍,那时我刚到祁小,带501班,许澍在二班,一手漂亮的书法,写得精彩的作文,他的优秀如雷贯耳。大概是"母凭子贵"吧,再加上六年级二班数学老师变动,胡老师接了二班,我们的接触就多了。
能在毕业班掌舵、把关,能力可见。六年级结束,我们都从一年级开始了‘‘新循环’’,竟然还成了搭档。得知消息后,不知是我打电话给她,还是她打电话给我,但我们都很高兴,毕竟这一次合作就是六年,都希望‘’舒心‘’一点。
也许那时学校工作的安排还是‘‘考虑不周’’,班主任应该是胡老师来当。她原就是老班主任,带班很出色。而我尽管也带了十几年的班主任,但原来带的班额小,又当了几年中学班主任,对于在祁小这里的‘‘新形势,新变化’’还是准备不足。我秉承着让孩子‘’享受学习,享受生活‘’的理念,对学生相对比较宽容,懒得和他们‘‘较真’’。而这些问题的后果,在胡老师因为二宝离开我们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暴露出来了。上课静不下来,学习不踏实。科任老师时常向我诉苦。
在不少家长的‘‘千呼万唤’’中,胡老师又回来了。她可以选择更轻松的一二年级,她可以丢开我们这个因为频繁换老师而有点‘‘坏胚’’的班级,开始‘‘崭新’’的生活,但她回来了。我想她是舍不得带了那么长时间的孩子的,这样的牵挂和不舍,其实便是一种情怀,不是吗?
胡老师回来了,班级的风气有大变化。英语老师就郑重地说:"你回来了,课好上多了!‘’我们都哈哈大笑。以前其他老师代课,名不正言不顺,有心也无力去管理班级,我也无法‘’事必躬亲‘’。现在胡老师回到课堂,数学课堂,我是放心了。而且,职业的习惯,当我不在的时候,她也会去管理班级,威慑力增加了,当然就不会‘‘按下葫芦起了瓢’’。
近年来,双对我的影响很大,她工作时,井井有条,效率很高,生活也是如此。我受她的影响,做起事来也渐渐有了条理。另一个,胡老师对我影响也很大,雷厉风行,干脆利落。有这样搭档,我有时也不敢马虎,她告诉我,今天这个学生作业没做,我也赶紧去处理;她告诉我,那个路队的时候不守纪律,我便抓紧去教育。更难得是她的‘‘锱铢必较’’,现在的学生可会看风行事,如果你稍微松一点,那就是出笼的鸟,脱缰的马,甚至会无法无天。一次作业不做,不找他,下次他就可能会两三次作业不做;一次作业不认真,不找他,下次他的作业可能就会‘‘’惨不忍睹’;如果有一个人问题没纠正,可能就会导致一堆人出现问题。抓得紧了,跟得紧了,坏风气就少。这个道理,作为老师,大家都很明白,但能做到的,都是该持有敬意的。你得花大量的时间去‘‘耗’’,你得花大量的精力去‘‘耗’’,你得做好气的跳脚,气的吐血的准备,那是真正的‘‘呕心沥血’’。而且,这些不一定能立竿见影,甚至还会让家长有诸多误解。‘‘别人家的娃’’,却去较那份真,这样的老师很傻,但也傻的可爱,不是吗?
今年学校里有个讲故事比赛,开始初选孟楚寒和彭雨菲,便让胡老师帮忙选拔。确定了孟楚寒参加后,胡老师做了些指导,比赛篇前还特意叮嘱孟妈妈,赛前的服装,注意事项。比赛那天上午,她又提前借来了扩音器,帮她试音。这本该是我做的事,她却当仁不让。最后,孟楚寒比赛中夺得了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一次,邻班孩子闹了纠纷,一孩子问其他孩子借了钱,孩子奶奶来把那借钱的孩子劈头盖脸一顿埋怨。胡老师听了,忍不住,立即指出老人家的不对,告诉她,不能对孙儿纵容,应该加强教育,反思自身。
周一到周四,课外活动,基本没有我的份。到了放学铃响后,她才恋恋不舍地出来。有时,她大概忘了时间,我便在窗户外,门边露露头脸,这时,她才不好意思笑着出来。我的课外活动基本使命便是布置家庭作业。
……
昨天一同事说,孩子读中学了,时间观念不强,便买了本一位专家谈如何管理时间的书籍。她说:‘‘去他的,就没有一条管用!’’我们大笑。现在,谁都是教育专家,谁都有一套教育理论,可是,落到实处的教育,也只有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才‘‘冷暖自知’’。
我们这一群老师,是一群走钢丝的人,在慈爱和严厉,在家庭和工作,在自我个性和师者形象之间,小心翼翼,努力向前。
也许不够优秀,也许不够完美,我们还是真诚的活着,从事着我们热爱着,可有时也让我们‘‘痛苦’’的教育。
这是写给胡老师,也是写给自己,还有众多的同仁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