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儿参加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少儿才艺大赛,经过海选、初赛、复赛,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获得了全国少儿才艺大赛乐器组第二名的傲人成绩。
当评委让她说说获奖感言时,她说我首先要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因为在这之前我一直是恨她的。
“我在4岁的时候,妈妈就让我学钢琴,那时小,不懂得学钢琴干什么,手按琴键发出的声音很好玩,就懵懵懂懂学上了。
可是学了半年我就不愿学了,太枯燥,没意思,主要是耽误我和别的小朋友玩。我不学,妈妈每天就硬把我抱在钢琴前,把我摁在椅子上,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弹,不弹就用小棍敲我的小手,我就边哭边弹,不弹够半小时就不让我离开钢琴。
从那时起我就恨妈妈,为什么这么狠心?别的孩子为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我却不!难道我不是她亲生的女儿?
虽然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极不情愿,但迫于妈妈的严厉,不得不坚持每天半小时的钢琴练习。
今年我10岁了,在这种6年中,我不知哭了多少次,掉了多少泪,也没有感动母亲放松对我的严格要求。今天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要那样做。
如果没有她六年来的坚持陪伴,没有六年的严格要求,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
或许有些家长会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这么严格要求孩子,孩子的童年会不会留下阴影?
孩子在4岁左右时,大部分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很多,如果没有家长的选择和坚持,孩子很难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下来。当然也有个别孩子没有家长的督促,自己能坚持下来的,但那样的孩子少之又少。
同事有个女儿,就由着她的性子,今天喜欢跳舞,妈妈急忙给报个舞蹈班。学了不到三个月,失去了最初的兴趣,不想学了。又想学绘画,妈妈赶忙又报个美术班,画了不到一学期,感觉绘画也不是那么好学的,也不学了。接下来又报写字班、作文班、英语班,最后都学个皮毛,不了了之。
这就是随意跟着孩子的兴趣学习的结果。孩子是快乐了,可是结果什么也没学会。其实孩子四岁左右时,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家长的督促和严格要求,孩子是很难坚持学习的。
也许你的严厉,孩子会反感,会拒绝,但为了孩子的将来,你必须狠下心,先让孩子被动接受,在变成主动学习。
现在朋友圈不是正在热转一篇《孩子,我知道你很累,但别人都在飞!》的文章吗!
我觉得文章正戳中父母的痛点,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无忧无虑,恣意生长?可是在应试教育的今天,父母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父母也很无奈:孩子,我也知道你很累,但别人都在飞!今天你吃的苦,就是你将来成功的路。
我出生在60年代末,在农村长大。那个年代,想过好日子,没有什么好依靠的。别人有背景,我们只有背影。别人有财力,我们只有苦力。那时跳出农门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考学。不管是中专,还是大学。只要你考上,就能吃商品粮,毕业就有一份吃黄粮的工作。
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也贪玩,每天放学书包往家里一放就疯跑出去玩,但每每都被母亲抓回家,必须先写完作业再玩。有时考试考的不好,爸爸不是让我们罚跪,就是用鞋底打我们。我记得有一次爸爸还用绳子抽我哥,我哥哭的给杀猪似的。最后还是乖乖地去写作业。
如果没有当年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如果没有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我们兄妹三人也不会都跳出农门,也不会有今天的好工作。
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样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流传。但现在的教育好像否定了这个观点,比较流行“幸福教育,快乐学习”。言下之意是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老师要和学生成哥们,学生不学习也不能惩罚。
上课不注意听课,不能用粉笔头砸学生,更不能用讲尺敲学生的手,老师只能软声细语地搂着学生说“好好听老师讲课啊,不要摸摸这摸摸那的,影响别人啊。”
不听课的学生听着老师的软声自语是幸福了,可他该干啥还是干啥呀!该不听课还是不听课,该不学习还是不学习。
我的老公是位教师,每每遇见这样的学生,都气的不行,软的学生不听,硬的家长又举报到校长那里,说他体罚学生。所以就自我安慰“自己尽力就行,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随他们去吧!”
“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都是孩子受教育的基础,也是父母必学的一门功课。不管是“严厉教育”还是“幸福教育”都要有个度。严管怎么管?怎么能不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怎么能让孩子心里健康还要身体健康,我觉得这是家长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