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故事到处流传,我不知道最早是谁传出来的。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是在《李敖大全集》里。
徐复观第一次去见熊十力,是身着陆军少将军服。徐复观向熊十力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这本书早已读过了。熊十力面露不悦之色,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见熊十力,报告《读通鉴论》已经读完。熊十力让他谈谈心得,徐复观就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
熊十力还未听完就开始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多年后,徐复观回忆到: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br>
本想写文章痛批今日两则朋友圈消息(一为学校庆贺李晓刚《nature》发文令我戚戚然;二为北科大校友会学生会分会发文冶金院团委书记杨某采访,一干狐朋狗友捧场,看得我怒骂一群猪狗毫无立场),方才下笔时,迟迟理不清思路,不明白何处该骂,且有对自己的怀疑——是他们的确该骂,还是我是非不分——确是我糊涂了。
使我转变的是换位思考。他们庆贺发文错在哪里?他们的兴奋得意有何不妥?首页新闻,公众号推送,学子路横幅,这些够得上过分吗?同腐蚀梯队毫无关系的同学如何不能得意?我校行政人员如何不能自喜?
杨某的工作难道够不上称职?杨某的能力是不是比多数同行出色?学工人员圈子是不是长久以来风气如此?难道我本人就不沾次陋习?我又有什么能指摘他人的地方?
今日本是感恩节,权且化用一下——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和周遭世界信息交换,倘若天天不满,日日不忿,绞尽脑汁想象着阴暗肮脏腐臭的一面,还如何摄取营养?还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