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学最后一节语文课上,那位身着中国红长裙的女老师为我们朗诵的那首: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坦白说小学六年,语文课上的朗诵无数,唯独这一首朗诵给我留下了不冥所以的深刻印象。所为何故,之后的多少年我都并不是很清楚。直到后来有了点家国担当之后,才通透了那么一点点。
不可否认,少年是国之希望,民族之未来。
因此,无论是家庭抚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以孩童的全面发展为重心。
但就孩子成长方面,到底是家庭抚育对孩子的影响大,还是学校教育在发挥着主体作用这一问题上,争论一直不断。就我个人的浅薄观点来看:家庭抚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较学校教育而言,占更大的比重。
我是如何做出这一断定的呢?
我们假设少年成长的影响因素分别来自家庭和学校两个模块,我们不难判断同一学龄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时间,教育程度为定量,那么在学校教育一定的情况下,为什么同一学龄少年间,会有个体差异? 于是这个差异就影射出了家庭抚育问题。
也许你会有疑问,人天生有差异。有人天资聪颖,也有人天生愚笨。当然,在我们这个假设中,我们是需要将天才和笨蛋这两个极端个例排除在外的,我们所取的对比对象一定是要在智商相当的前提下。因为就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位于中等区间。那么,就算是你一定要把我们大多数中等区间的智力做以区分的话,我也一样坚持家庭抚育在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因为,就算是智力水平位于平均区间下阈的孩子,通过良好的家庭抚育,是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智力填补或逆转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某些家长的先见之明:从胎教到幼儿发育黄金期的良好开发,再到孩童行为养成期的积极引导……这些都对少年的日后成形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般来讲,我们都认为智力由天生,后天可加强努力,但并不会有多明显的效用,大概也因此才有了勤能补拙这个说法吧。看,智慧来自生活经验的总结,嘻嘻……
大多数人的智力其实相当,那么在这些大多数人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某一领域小有成就,而有些人则一无所获,最终只是混迹于人生的悲凉之中?
我想大概是情商使然吧。
要知道,情商是环境作用于个体的结果。生长环境这块土壤有够肥沃的话,情商这颗种子就可以吸取足够的养分,长成参天古树,营收一片绿荫。
而在孩童的生长环境中,家庭不可置否地扮演中主角。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少年强与否,和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进而,少年成长起来的家庭环境间接地影响着少年所在的这个民族的强与否。
因此,我会说: 母亲这个角色深刻地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
其实就当下社会来讲,母亲这个角色已经延展至父母这两个角色了。因为在如今这个社会,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男女在社会家庭中扮演着的角色不尽相同,因此家庭抚育的主角已经由过去的母亲单角色转移到父母亲这个双角色中去了。
不难想象,一个性情温良谦恭的抚育主体和一个性情粗暴乖戾的抚育主体,他们各自所教育出来的孩子,绝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差距在哪里,相信从孩童时代走过来的我们,对比与我们一同长大的那群孩子,从我们每个人(曾经的孩子,如今的大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不难有所求证。
生活中,由于父母角色扮演缺失或不当,给孩子带来深刻影响的例子屡见不鲜:
比如前几日,我在地铁上遇到一个带着熊孩子的熊家长。由于非高峰时段,地铁上人并不是很多,在某站下了一波人之后,难得的我眼前有个座位空了下来。也许是恰逢身体周期原因,当时的我直接就坐下了。其实换作平常,我一般会在坐下之前环顾四周看看有无老幼病残孕需要礼让。但那天,我没有。然而,就在我刚坐下的那个当口,我先是听到一个六七岁样子的小男孩大声呼叫着:让座位,让座位,我得坐着,我早就看到这个座位了!不由分说的就直接把他的小身体放到座位上留有的间隙中,然后直接把我从座位上拱了起来……真的是拱,由身体侧下方感觉到一股向上向一旁顶起的力量。我下意识地对这孩子健硕的体力产生了一刻的质疑,竟有这么大的力气?然后,我看到了随之而来的,护着那熊孩子的一双大人的急切的手,用力地推搡着孩子……
哦,原来我刚经历了一场力量的战争,1 VS 2的那种。天呐,这世界怎么了?
有这样的家长,对这个孩子叫嚷着,理直气壮与他人争座位,公然从座位上将他人赶走的行为,我一点也不意外了。而后没过久,那个用手推搡着孩子帮忙抢座的家长也终于强行借着孩子的力量挤在了座位上,她满脸悠闲,好无愧色。那时那刻,那场景,我多想说一句:看,真是一对“夹缝中求生存”的母子啊……
这孩子日后习性会怎样,我不敢妄加评论,但至少他的童年已经不再天然。我转了个身,因为实在不想惋惜这个有可能会亲手毁掉祖国年的家长。
在那之后,每次乘地铁时,我总能不经意就想起那个画面。难不成给我留下阴影了?以小见大,从地铁座位这个细节上,我难以想象这样的家长日常生活中是以怎样的价值观来影响她自己的孩子的?
如果这样的言传身教不是个例,那么我们未来的社会将会沦落成什么样子?细思恐极。
但愿是我多虑,这对母子也只是因为太累了,不得已而为之。也但愿是我太忧国忧民,庸人自扰了吧……
也正是这个经历,启发了我对家长这个角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家长这个角色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只是最后不得不惭愧地承认:这篇《少年中国说》,我能背诵出来的,至今也只有这一句。现在想想,真的有必要认真读一读,好好研习一下其中的每一个字句。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
已为,或将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影响我们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