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王小波去世20周年,我很喜欢的两位作家都发了关于他的文。
一位是连岳,连岳多数情况下会在下午五点推送文章,我习惯性的会傍晚时翻看订阅号,阅读他的文章,因着我习惯晚上写文,没有思路,没有灵感时,也会去翻看他的文章,他对问题的洞察力、理智而冷静的分析,给人指导、同时给出一个方向。
跟随大师的脚步,让我有力量坚持下去,而大师崇拜的偶像是王小波,今日写了《王小波,末代文学偶像》,大师的偶像自然更是大师,我一边行走一边读着这篇文章,出院门、过栏杆时,都不愿抬头看,紧紧盯着手机。
连岳说:“许多人的写作潜能的被他释放。我算其中一个,到今天还有口饭吃,得感谢他。”,“我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的读者知道存在过王小波,我们都应该向他一样,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尽管我此前已知道王小波,但作为连岳的读者,他让我对王小波的印象更加深刻,其实此刻我是深感自己知识的浅薄、阅读的狭隘的,有太多值得去读的人,有太多值得去读的优秀作品,我都未曾涉猎,说来实在惭愧!
我回去就把书柜内那本,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给拆了封,早在一月份已购买,却至今包装完好的躺在书柜里,序是李银河写的,写王小波从经历到作品都游离在体系之外,写王小波文学的全部目的是要试着创造出一点美。
我读了几页,不忍放下,想急速的多了解一点,但今日的写作时间到了,我得动笔了。
张公子的文章就是在此时推送的,张公子是张佳玮,我喜欢的另一位作家,公子尤爱篮球,文章中多篇是写NBA的,我是NBA盲,不识众球星,但极爱公子写的随记及食旅声色。
一次逛新华书店,无意中瞟见公子的名字,随拿起书,竟是本公子译的《浮生六记》,便毫不犹豫的买了,《浮生六记》本是清代严复的自传体散文,公子译来更是喜欢。
公子今日推送的文章也是关于王小波的,名为《王小波,一个过于正常的人》,与连岳的文章又截然不同,可以说连岳的文章是让更多的人知道王小波,而公子的文章是让人更多的知道王小波的作品。
公子的文章多的是对王小波的作品的深入描述,将他的小说及杂文特点进行了总结与提炼,用公子的话说:
“王小波的小说如果有个主题,那就是:一直在写智慧的遭遇、人的遭遇、人在异化世界里的遭遇。
王小波的杂文如果有个主题,那就是反复告诉我们,理性、智慧、趣味这些东西是好的。”
两位作家都深受王小波的影响,现在也正用自己的文章去影响更多的人,我即是受益者,也因此,纪念王小波,认识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