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名臣到沧州 第0002 蛤蟆不敢说话

贵州,官府衙门。

丫鬟捧着书,惊得张大了嘴巴。

书中写道: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

丫鬟向后一退,撞倒了书架。


孙谔被书砸倒在地。

孙谔生气地跳起来:读我的诗,值得这么失惊打怪?

丫鬟:书上,书上写着:宋朝,宋朝孙谔!

孙谔抓起书:还真是宋代孙谔!沧州人这么喜欢宋朝?居然把我当成了宋朝人士。

丫鬟捂着嘴笑了:沧州人当然喜欢宋朝!沧州因为宋朝出名!宋朝,水浒!水浒,沧州!

林冲探出头来:我就放了一把火,至于数落六百年吗?

丫鬟:上一个放火的,是项羽,也被记了千百年。

项羽:敢提我!小心我让你们霸王别姬!

孙谔:也是,据我所知,水浒时代的沧州,很繁华,很兴盛。

丫鬟:沧州会繁华,会兴盛?沧州不是苦海沿边,发配犯人的地方吗?

林冲:柴进也是沧州的,你们咋光说我,不说他?

孙谔:你说的远恶军州,是《水浒传》里的假沧州,不是宋朝时代的真沧州。

丫鬟:假沧州,真沧州?

孙谔:宋朝时期,欧阳修担任河北转运使,到沧州某地办公,“有声自西南来”,吵得欧阳修睡不着觉。

有人听说是蛤蟆叫。欧阳修脾气好,劝蛤蟆别闹。蛤蟆不听。欧阳修借酒浇愁,成了醉翁,后来在南方写了《醉翁亭记》。

司马光到沧州那地公干,被蛤蟆吵得睡不着觉。司马光出来劝蛤蟆听话,给他们讲道理。

蛤蟆不听。司马光被气得,把缸砸了。

几天后,有个包工头到沧州,蛤蟆们误传成“包公”来了,都不敢叫了。


那里的蛤蟆至今不叫,被称为默蛙。

丫鬟拍着手:包公好厉害!我好佩服他!

孙谔:这只是我现编的一个段子。当不得真。不过,宋朝时期,很多文豪名臣,真的到过沧州,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的儿子苏迈……他们在沧州留下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温馨,有的热血,有的让人扼腕叹息。

丫鬟一脸的关切。

孙谔:坐下来,喝杯茶,我给你讲讲水浒时代的真沧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