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关注正向的话题。
在正式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想象。请大家要按照我的思路走,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请大家不要去想一只粉红色的猴子。这个时候大家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就会想到一只粉红色的猴子?如果我再要大家不要想王宝强,大家也会自然而然的想到王宝强。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明明是要大家不要去想,但是我们会控制不住就想到这些。
这是因为我在不断的强化大家。因为这个强化,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我们越是不要如何,往往却越会如何。这就是焦点的一个基本理论,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说到焦点,它的全称是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简称SFBT,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派别。焦点运用于亲子教育、青少年孩子的提升、问题的解决以及家长的自我成长是非常好的,尤其对于在亲子教育中见效特别快、效果特别好。
为什么称之为焦点解决短程心理治疗?是因为它着重强调焦点和解决。中原焦点团队的导师刘友龙老师把焦点总结归纳为五个聚焦:一是聚焦正向,二是聚焦解决,三是聚焦成功经验,四是聚焦现在和未来,五是聚焦一小步的进步。
今天咱们就围绕第一个聚焦聚焦正向聊一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多数人日常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们大多数人有着挑错思维。挑错思维的意思是,不管孩子做的怎么好,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能在他做得好的背后挑出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的成绩发下来了98分,可我们总是往往去盯住那两分不放。我们会不断地去问孩子这两分是怎么扣的,这两分是怎么丢的?然后不断地告诉孩子:你太马虎了,你很粗心。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会很生气,会觉得做得好的地方家长没有看到,偏偏盯住那两分不放。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他的情绪不好,进而导致下次丢分更多。
再比如当孩子考试之前,我们家长可能为了去安慰孩子,会不断地跟孩子说: 孩已,别紧张啊,千万别紧张!结果孩子就不紧张了吗?孩子会认为他的紧张被家长看到了,原来他是紧张的。这样,这份紧张就被强化,他就会越来越紧张。这就是因为关注而变大变多,家长不断地在暗示在强化孩子的紧张。
所以我们越说要孩子不怎么样,孩子他往往越会怎么样。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愿意去怎么做,是他下意识地形成了那样的一些做法。这就是来自于家长负面的强化和暗示。
由此看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挑错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正向思维。
那么有的家长就会问了,我们有了正向思维孩子就会变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系统观,看一看正向思维到底有多重要。
焦点是深受系统观的影响的。通常情况下讲解系统观时,我们会用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太极图来做讲解。太极图是一个圆形,由白色和黑色部分组成。象征着一个孩子,他就是一个系统,他也是由白色和黑色部分组成,白色就是孩子的优点,黑色就是孩子的缺点部分。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在相对一段时间内,他的这个系统是恒定不变的。如果我们去关注白的地方,也就是去关注孩子的优点,那么他的这个优点部分就会变大变多。有的家长就会问了,我们关注他的这些正向的部分,那他负向的部分怎么办呢?从系统观的角度讲,系统是恒定不变的,白的部分变多了,黑的部分自然就会少。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原理。
在家庭教育里面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那就是: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意思就是说,但我们家长去关注孩子的优点部分,孩子的优点部分就会不断地被放大,孩子就会不断地去做他做的好的这些事情,缺点部分就会自然而然的变少。用系统观的观点来看,当孩子做对的机会多了,那么做错的机会就自然就少了。因此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做对的,做得好的地方。也就是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少关注孩子的缺点。
如果家长拥有了系统观的思维,就不难发现: 即使再糟糕的孩子,其实也有好的一面。比如: 不上学的孩子,可能有的家长会说,孩子都已经辍学在家了,还有什么好的一面呢?
仔细想想,不上学的孩子,其实他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他不敢见人,不敢下楼,生怕熟人撞见了,问这问那问东问西。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待的下去,他还能保持不错的情绪,其实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再比如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对于他自己而言,他的几门学科中一定有相比之下,好一点点的学科,如果用系统观的观点来看,去挖掘它相对好的学科的做法,逐步去应用到其他的弱势学科上去。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增强信心、提升成绩。
因此系统观是非常重要的观点。作为家长,只有拥有了系统观的思维,才会站得高、看得远、观得全!才会不断地矫正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去挑错,不去关注孩子的不足,而是去关注孩子的正向、孩子的优点。扩大正向,就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力量,让孩子觉得他是可以的,他是行的,进而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如此这般,才会让孩子看到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