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永安县,马车缓缓的驶入城门,一进城门,便是满目苍凉,四周都是饥民,饥民们一见到有马车进城,便将马车围住。
吴安奋力驱赶马匹让车加速离去,甩开了饥民们,马车一路行驶,四周的店铺大都关门,尽显破败荒凉。不一会儿,马车停下了,停在了一座府邸前,只见那大门上的牌匾挂着县衙两个字。
吴安跳下了马,让二人下车。慧空和张贬走下马车,看了眼四周,张贬感慨道:着实没想到,这宁安县竟破败至此。
慧空也点点头道:是啊,苦的都是黎民百姓啊,走吧,王爷,我们进去看看吧!吴安便去推开大门。
“吱嘎”一声,大门开了,映入眼帘的是和外面一样的破败,长满杂草的院子,两人走了进去,走到了大堂前,大堂门前挂着公正廉明四个褪色严重的大字。
就在这时,有一个身穿破布衣服,书生打扮的人走了出来,面色黝黑,个子矮小,约四十多岁,此人见到他们二人,开口问道:二位来此做甚啊。
张贬拿出任命书,开口道:我名张贬,为此县新上任的县令,这是任命书。
那人接过任命书,一看惊喜道:朝廷终于要管我们这个县了吗?我叫周礼,是本县的县丞,下官见过大人。
周礼对着张贬拱手行礼,张贬摆摆手说道:周大人不必多礼,我问你本县为何如此荒凉破败,上任县官何在呢?
听到张贬的话,周礼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大人有所不知,上任县令李大人已被调到别处。永安县已经两年未调来县令了,所以人才走的走,乞讨的乞讨。着实惨不忍睹啊!
说着说着,周礼流下了眼泪,张贬拍了拍周礼的肩膀,安慰道:周大人不必气馁,既然本官上任了,还有神僧相助,定能将永安县治理起来。
听到张贬的话,周礼这才注意到张贬身后的慧空,连忙行礼道:见过神僧。慧空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周大人不必多礼,还望周大人详述本县情况。张大人才好想办法治理。
周礼点点头,缓缓开口道:这还要从八年前说起了,当年天下大旱,那一年颗粒无收,当时下官刚刚到本县上任,当时的县太爷十分无能,见到如此多的饥民,也不肯开仓放粮。导致大批饥民饿死闹了瘟疫。当时县太爷十分害怕,便拖家带口的跑了,后来下官便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也缓解了当时的情况,可没过多久。上一任县太爷李大人被调任过来,李大人十分贪财,平时便大肆搜刮民膏民脂,弄得百姓们苦不堪言。我劝他不要如此做。反而被他杖责二十大板,关进了牢房,就这样过了几年,他见永安县再也捞不到油水,便用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买了个官当,被调走了,此后又开始闹饥荒。本就不富裕,就更导致饥民遍野,我也曾多次上书朝廷,可朝廷始终不派人过来。还好,现在派了张大人过来,张大人可带了朝廷的赈灾粮过来。
听完周礼的话,张贬眉头皱了起来,说道:朝廷只让本官速速到任,并未让本官带赈灾粮草啊!
听到张贬的话,刚刚还燃起希望的周礼,就又焉了下去,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难不成注定我永安县要成为一座死城吗?
张贬看向慧空,问道:大师,这该如何是好啊?
“这个…,慧空思索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慧空开口问道:周大人,本县可有乡绅地主?
周礼回答道:有倒是有,在城东有一户人家。家主人名为万贯,是本地乡绅,可此人极度小气。我曾多次上门借粮,都被他拒绝了。
听到周礼的话,慧空思索了下,开口道:张大人,我们去试一下吧,看能不能成功,麻烦周大人带路了。
听到慧空的话,周礼点了点头,他们走出府衙,坐上了马车,便向着城东万家驶去。
来到城东,远远的众人便看到了一座大房子,修得富丽堂皇,与周围的破屋格格不入,待马车驶到门前,见门前挂着万府两字,三人下车,让吴安在外看好马车,几人便走上前去,周礼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一个门童便来开了门。
见到是周礼几人,那门童不耐烦道:周大人,我家老爷不是说了吗?不借粮,你怎么又来了?请回吧!
说完便要关门,这时慧空开口了,阿弥陀佛,施主勿要关门,这位乃新上任的县令大人,来拜访你家老爷。
张贬适时开口道:本官为新任县官,前来拜访。
见到县令来了,那门童说道:等会儿,我去通报一下,便跑去通报了,不一会儿,那门童便跑过来将门打开,说道:我家老爷有请。
几人便走了进去,一进去,张贬便开口道:果然不管是哪里,都是这极少数的人享受安逸生活,而老百姓吃苦啊!你们看这里修的多好。
说着说着,几人便来到了一个大厅。这里面坐着一个身材肥胖,长得贼眉鼠眼的中年人,其身后还站着两个丫鬟,几人走了进去。
那胖子便站起身来,对着几人拱手道:县令大人大驾光临,小人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无妨今日冒昧来拜访万老爷,叨扰了,张贬道
哪里,哪里,几位请进来坐。
几人来到堂内,分宾主坐下,待下人端来茶水,万贯才问道:不知县令大人有何事啊?
张勉回道:万老爷,本官初到本县上任,见此县民生疾苦,饥民遍野,所以想请万老爷帮衬一二。
听到张贬的话,万贯的小眼睛眯了起来,沉思了一会儿后,开口道:小人,可以借出粮食,但是大人要写欠条。一担粮食十两银子,不知可否?
万老爷,最贵不过五两一担,你这过分了吧?周礼开口道
周大人嫌贵,可以不用借啊,几位请回吧!万贯便让人准备送客。
“等等”,慧空道:张大人可以答应他。看着慧空笃定的眼神,张贬咬咬牙应了下来。
好,张大人爽快,借几担呢?
先借十担吧,张贬道。
好,十担便是一百两,来人,去拿纸笔来。万贯开口吩咐道。
下人拿来纸笔,张贬写下欠条,按上手印,万贯和张贬一人各一份。“好,请几位去粮库取粮”万贯说道。
一个下人便带着几人来到万府后院的一个大仓库,下人打开大门,几人见到里面堆满了粮食。不禁在心里感慨不已,这个万贯自己家堆的粮食,下辈子都吃不完,也不肯拿出来救济灾民,当真可恶!张贬愤愤说道。
几个万家下人将粮食搬到府外,便离去了。
周大人,你找个空阔地方设一个大灶,准备施粥吧,县衙还有衙役吗?张贬问道。
“没了”,周礼摇摇头。那该如何通知饥民呢?张贬头痛到,交给小僧吧,你们只管施粥,其余由我处理。慧空道。
好,那就有劳师父了。张贬道。不一会儿,灶搭好了,粥也煮上了,慧空也带领着一大群人,赶了过来。
那些饥民一见到吃的眼睛都绿了,一个个拼命朝这边奔来心,慧空双手合十,浑身散发出金光。口念:佛光普照,礼仪圆明。各位请依次领粥。
在金光的笼罩下,那些饥民都整齐的排起了队,不再哄抢了。见到这一幕,周礼对着慧空深深鞠躬,大师真乃人也。不必客气,慧空扶起周礼,便开始施粥了,忙碌了好一会儿,终于每个饥民都喝上了一口粥。
几人也盛了一碗,喝了起来,“这样多好啊。”周礼感慨道。是啊!张贬点了点头。
周大人,本县目前还有多少人口啊?慧空问道,周礼仔细想了想,回答道:前些年清查时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口人,现在就不清楚。
慧空点点头,对着张贬道:张大人,我们要把所有人集中起来,制定一些策略,让本县改头换面。
张贬点点头,对着周礼道:周大人将人聚集起来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和师父一起商讨一些对策,明日中午在府衙门前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