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喘口气..........
全民皆微信的时代,人们被各色各类的信息所包围,各种公众号,各类平台让人应接不暇,其中最容易得到关注的恐怕就是教育类:育儿保健的,特长培训的,课后辅导的,学生心理的.......套句广告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关注这些公众号的已不只是为人父母的青年和中年人,还有本该悠闲过活的老年人。公众号每天发布的应学应会信息,学渣变学霸故事,周围不断出现的孩子成才案例,考验着父母和祖父母们紧绷的神经,身不由己的被洗脑:孩子就得学会这些才能成才,孩子就得学成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人家孩子会的咱家孩子也得会,人家孩子能做到的,咱家孩子也得没问题,不能输在起跑线,已经起跑了,就更不能松劲........所有的关注点都指向了蓬勃向上的孩子,可是孩子们何其无辜,除了小概率的成为了让人仰视的“别人家的孩子”,剩下的都是暴力和非暴力反抗的自家崽,最终受伤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爱孩子的父母们。
可父母们能怎么办呢,因为从学生时代走过一遭,更知道“儿时不努力,长大不如意“的因果;社会舆论和学校在不断强调,父母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重于老师,重于其他一切;而父母的父母眼明心亮,拿着微信举证,孩子不好,是因为这父母教的不好。就在这一片”真理“的声音中,父母们焦虑,茫然,纠结可还得咬牙坚持住,一边耳听四路,了解最新学习资讯,一边眼观八方,无死角盯紧孩子学习。可肉体凡胎,不是做了父母就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当责备的声音,报怨的声音,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冲破了心理的防线,父母的崩溃是在心里,一面溃不成军,一面佯装安然无事。因为成年人要承担的角色太多,在正常的生活轨道中不能也不敢偏离,我们承担不起打破生活平衡的代价。”一个月的工资不够给孩子报暑期班“,这位家长的心里一定在愧疚,愧疚能力不够,无法为孩子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但扪心自问,每个家长的心里都明白,孩子的成长不只在一个个昂贵的培训班,一张张考试成绩单,孔子早就说过因材施教。一朵花开,要经历拔草、施肥、松土、浇水好多的努力,这个过程很长,不电光石火一瞬间。家长们喘口气,静下心,把那些不适合的公众号删除,屏闭那些腐心的魔音,放下比拼,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安心的陪伴,持续的鼓励,终究会看到美丽的花朵。
家长们喘口气,不要再苛责自己,为人父母,我们只要多多付出对孩子的爱,就已经及格了,除了爱孩子,我们还要留有余力爱自己,爱生活,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