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贵在“常长”二字

      近日来,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于自我革命是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作风建设不是突击战,而是持久战,核心在于把握“常长”二字——常抓不懈、长管长严。唯有将严的标准融入日常、化为经常,方能让纪律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自然呼吸。

      常在制度上织密网。制度设计要避免“牛栏关猫”,必须细化为可对照、可执行的具体标尺。从会议时长控制到文件篇幅限定,从调研陪同人数到公务接待标准,把抽象要求转化为清晰的操作规程,让每个环节都有规可循。当制度既有精度又有温度,既能守住底线又不捆住手脚,作风建设才能真正嵌入工作流程。 

      常在监督上绷紧弦。监督不能时松时紧,必须形成闭环链条。日常检查与专项督查结合,过程管控与结果倒逼联动,既看八小时内的履职表现,也察八小时外的社交往来。通过咬耳扯袖常态化、红脸出汗日常化,让监督如空气般无处不在,促使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警觉。 

      常在文化上润无声。作风之变本质是文化之变,需要将纪律意识转化为群体自觉。领导干部带头轻车简从,年轻干部习惯节俭办公,机关内部形成崇廉尚俭的氛围,家风教育渗透里里外外,这些日常点滴的累积,胜过千万次空洞说教。当守规矩成为共同默契,讲原则变成自然选择,作风建设便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作风建设如同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以“常”破虚功,用“长”防反弹,在日日做功、久久为功中,纪律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政治生态撑起朗朗晴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