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拖儿带女一个劲的往老家乡下赶,父母尚健在,家就在,回家陪双亲过年成了第一要事。
儿时的记忆,山里长大的娃,年关,勤手勤脚帮家里大扫除,欢天喜地贴对联,过年最盼望的就是能穿上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裳,吃上只有过年才有,才可以吃到一年中最想吃的好多零食和年货,收到父母给的压岁钱,然后围坐火盆烤火“镇守除夕夜”拉家长,说说新一年的愿景。大年初一,必须由父亲掌厨,三更就得起早,五更就要吃饭,小孩子们早早穿上新衣服,然后开开心心三五结伴的挨家去拜年啰。
大年初一,娃娃们进屋就是一声:拜年!拜年!朗朗声,大人们也喜迎回一声:拜年!拜年~那个喜气洋洋的气氛,回味无穷……
每家每户起个早,早早把饭吃,为的就是为迎接这些娃娃们来自己家拜年,同时把自家最好吃的年货都拿出来接待,一把一把的塞进娃儿们的口袋,直到装不下为止,那个热情和喜气是山里人最美的时光。而那时的我们最搞笑的事,还比拼哪个娃拜年得来的糖果和年货多,就说明谁的嘴最甜讨大人喜欢了,更有意思的是看谁家的年货更好吃和新样式,就挨着多去一次……
如今长在城里的娃,逢年过节伺机回到大山里,断掉网络,远离闹市,只剩山水相伴,鸡羊相随,这倒成了另一道风景,成了城里娃回乡的另一种乐趣。泥巴当玩具,鸡羊成宠物,乐此不疲。
山里娃的放养,个个生龙活虎,手脚麻利带着回乡的城里娃,一个追一个上山下田,一路探险,变着法子穿梭在乡野的田梗和山丛里。让生活在闹市的娃儿们增添了无限乐趣和欢乐。天真烂漫的孩童世界里没有代沟,只有简单的快乐和满足……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用他们的见识和勤苦,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就是希望改变子女走出贫苦,走出大山,见识大山外面的世界,改变子女们的命运。这个改变在几代人的努力中成了现实。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风雨中没伞的孩子学会奔跑!感谢养育我们的这方乡土,更感谢两位伟大的母亲——生养八个子女八十多岁的二姨和生养四个子女年七十多岁我的母亲。您们是根更是魂——大爱如山!愿您们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