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艾嘉想拍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与编剧两人讨论剧情,在这过程中,逐渐还原了导演17岁时,青涩的爱情故事。
故事很简单,小柔和浩君由最初的彼此心动走到了一起,双方的父母又因为两人年纪太小,而将两人拆散。多年以后,两次联考失败的浩君来到日本当起了导游,小柔成了服装设计师,整天到处乱飞。两人相遇在日本,再续前缘。浩君向小柔求婚,但小柔拒绝了。人到中年的两人,因为好朋友陈丽的葬礼,再次相聚在日本,两人再度相遇,又再度分开。临别时,浩君送给小柔一份礼物,小柔在飞机上打开了礼物,本以为无处可寻的心动记忆,又再一次涌上了心头。
人到中年回忆起年时的爱情,虽说是亲身经历的爱情,却总觉得当时的爱情有很多值得怀疑、商榷的地方。
比如导演会问,年轻时的爱情是不是特别单纯呢?
年轻时的Kiss会不会太多?
那时候的爱情是不是真的来的这么突然?
隔了很长一段时光,对于那个青涩的爱情岁月变得不自信,不确凿起来。总是担心爱情来的太突然,故事情节太简单,而让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导演为了这个故事做了很多努力,尝试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那时的爱情,想找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让整个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而整个故事讲到了成年后的小柔,导演对于人物的走向变得模糊起来了,把小柔的工作从导演变成了服装设计师。
编剧问导演,为什么不把小柔的职业设计成电影导演,而设计成时装设计师呢?
而导演的回答,大概是电影故事不必要百分之百的真实,那样赤裸裸的故事反而不好看。
这样前后两种态度,很像我们在不同时期对待爱情的态度。
年少时,那种爱情是笃定的。
浩君面对小柔的母亲确定的说:“我爱小柔、小柔也爱我,我们是认真的。”
小柔在母亲的痛骂下,还是很决绝的说:“妈,你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
那时候对待爱情的态度很诚恳,艰难的说出的爱字,显得既单纯又伟大。
而当成年以后,对于上床、结婚的问题,变得轻松而潇洒,唯独没有了那份坚决说爱你的勇气。
成年的小柔、浩君再度重逢时,浩君说,你忙归忙,什么时候有空嫁给我。然后把戒指扔到了水杯里说,如果答应就把他喝了,不答应就别喝。
接着两人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最后小柔说:“干嘛逼我回答你,我偏不喝。”小柔拿走了戒指,却拒绝了这份迟来的求婚。
编剧问导演,到底是谁先放弃谁的呢?
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两人都没有努力过呢?
导演张艾嘉也很难给出答案,对于问题的回答就是不知道,很难说。
年轻时的小柔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浩君。
你到底是在看我,还是看别人?
你第一次是跟谁?
为什么你什么都不跟我说呢?
而成年后的小柔在得知浩君结婚以后,连新娘是谁,什么时候结的婚,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在追问。
曾经以为无比重要的问题,隔着好朋友陈丽也要弄清楚。而隔着漫长的时光,很多问题变得没那么重要,早就没有了追问下去的必要。
年少时和成年人对待爱情到底是不同的。
年少时的世界很小,把爱情看的很重要,那些趁着捡东西偷偷看你的时刻。弹吉他时,偷偷的抬头看你。两人抱在一起看天亮,这些爱情里的小动作,一点点堆砌成无法自拔的爱你。
自以为坚固无比的爱情,因为父母的反对,因为小柔的母亲问浩君:“你连大学都没考上,你拿什么养小柔呢?”
一切相爱的自信瞬间瓦解。
年轻时,小柔母亲骂着小柔,你肚子大了怎么办呢?
这些在成年人看来都很恐怖的问题,而小柔却哭着说:“肚子大了,我自己养。”
而成年后的小柔,面对浩君的求婚,却没有了当初那种勇气。
成年人的世界,很大,掺杂了很多东西,两人不断的书信联系,交换私下无人时那些私密的情绪,唯独没有了从头爱你的勇气。
电影中,对于两人没能在一起,没有给与充分的解释。
只有导演似是自言自语的说,就算结婚也不一定幸福。
这句自言自语,像是对已经为人妻的自己一点心里安慰。
或许是像编剧说的,小柔不想过浩君的那种生活。
又或者是因为,那最初的心动,不足以支撑结婚以后漫长、琐碎的日子。
一段单纯的爱情因为无疾而终,不禁让人唏嘘。
但就因为这无疾而终,那些心动的记忆都有了留存的意义。
我想浩君想起小柔,永远会想到他在天台想她那些日子。
而小柔回忆起浩君,她也总是会想到,他说过,他以前就见过我。
永远萦绕在两人心中的,是那些一见你就怦然心动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