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然法则》读书笔记11

帮助孩子学会表达

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执行力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孩子首先要记住所有想法,同时整理想法,组织语词,排除干扰,保持耐性,控制消极情绪;如果对话者没有听明白他想要表达的内容,他还要具有灵活性,懂得重新组织语句,更为准确地表达。对幼儿来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极为有效地锻炼核心心智功能的机会,记忆力、专注力、思想灵活性都能得到积极的激发。

我们耐心聆听孩子,给他们时间组织想要表达的话,不要催促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能看起来有点儿浪费时间,但其实我们付出的时间是最好的投资。关于这一点,已有研究明确表明,鼓励和支持孩子的表达欲望,将极大促进孩子执行力、自信心、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大人都要学会专注聆听孩子。

帮助孩子学会等待

帮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把手放在我们肩膀上,不要说话。可以有效训练孩子的执行力,不仅要学习等待,还需要在等待时记住心里的想法,不被眼前的对话所干扰。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孩子会表现出惊人的耐心和专注力,而且可以牢牢记住想要说的想法。

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可能自己想到了解决办法,这锻炼了孩子临场应变能力。

锻炼孩子的抗干扰能力,有助于培养社交能力和完成既定目标的恒心和毅力。大人付出时间,培养孩子的耐心、自我控制力,是对孩子莫大的帮助。这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人的耐心鼓励和帮助,孩子是无法独自养成的。

培养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做有趣而短小的集体活动。比如:在地上用彩色胶带贴了一个椭圆圈。孩子脱掉鞋子,光脚跟着彩带走,一步一步不能踩空。孩子特别喜欢这个游戏,走在马路上都会不由自主地玩起来,沿着地面上的直线、路缘石、行道树、人行道线走……不知不觉锻炼了动作协调性和抗干扰能力。对有些孩子——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平衡能力的训练。就是这么简单的练习,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当孩子可以较为轻松地沿着直线走时,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在孩子头上放一件东西,或者让孩子手上拿着一个铃铛,走的时候尽量不要让铃铛发出声音。此时孩子必须做到动作更加协调,对动作把控更准确。孩子很乐于挑战自己的抗干扰力,而且有一个马上就能感受的警示信号:如果头上的东西掉下来或者铃铛响了,下次步伐就要走得更稳。孩子自己会力求完美,一遍遍练习,走上很多圈。

我还会在集体课上让孩子做其他类型的小练习,训练控制力,称为“运动性抑制力”练习。比如我两只手摆动几秒钟,然后加上头部动作,请孩子跟着我做。几秒钟后,我停住手部动作,然后再停住头部动作,孩子也跟着我停住。就这样,我连续做动作,再停止动作,大概两三分钟。孩子们很喜欢这种练习,我也很注意每一次的时长,保持游戏新鲜感。

渐渐地,集体课时,我加入“整体运动性抑制力”训练,定期练习“感觉自己”的游戏。孩子们围成一圈坐,闭上眼睛,手放在膝盖或腿上都可以,然后我把教室的灯关掉,坐到孩子们中间。我要求孩子根据指令,保持身体部位静止不动,膝盖上的手不许动,脸上的眼睛嘴巴不许动,手臂、脚不许动。等孩子身体保持不动,我让他们慢慢地鼓起肚子,慢慢地收起肚子。孩子沉醉在一片安静中,教室悄然无声。这时,我们可以听到平时忽略的声音,比如教室时钟的嘀嗒声,一只乱窜的小飞虫的振翅声,或是隔壁班级传来的老师低沉的说话声。我请孩子仔细聆听,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去听各种声音。很多最新研究都表明,这种类似冥想的意识练习,会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抗干扰力,对日常生活习惯有良好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帮助孩子改善人际交往。孩子可以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更集中,也更懂得如何调节压力和情绪,人际关系明显更和谐。有一项研究表明,经过每天20分钟的训练、连续5天之后,就能看到孩子明显的变化。

经过这种定期的注意力和意识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渐渐加强,而且普遍变得性情更好,行为举止更有把控,走路姿态优雅,取放东西也手脚轻缓,搬动椅子时动作更准确,人际关系也更和睦。他们学着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控制情绪,对身边世界更敏锐,以前有些注意不到的教室的声音现在变得刺耳了。

具有自我判断的自律性

孩子执行力越强,越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孩子拥有什么都可以做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别人要求他做的事,他开始懂得判断合理性并做筛选。

自律发自内心,释放孩子的天性,想用说教、谴责或惩罚来压制,根本无济于事。当孩子拥有行动的自由,得以听从内心的创造性原动力时,这种自律会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