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无我的三摩地境界(71)

> 西丁杂记第81天,日更第11天、

晨起4:44        KEEP:臀桥第1/21天,50个

阅读5:45      瑜伽经, 思辨与立场

一阶阅读

瑜伽经18条:坚定不移、持久的练习可以中止心灵的变化,仅留下印象,这是另一种三摩地(阿善普拉尼亚塔三摩地)。

在显著的沉思冥想里,潜藏的种子仍然会进入意识心灵里,在适当的时机将你带进入世俗的体验里。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先经过四个阶段的练习,然后进入“不显著的沉思冥想”。在此境界,连“自我”都感觉不到存在了,过去印象的种子再也无法萌芽而有所伤害了。

达到这个境界,世界对你来说只是个影子,而你已经完全自由了,个人得到了完全的解脱,不再进入这个世界 抛掷来、抛掷去。

所以,你要了解本性(悦性、变性、惰性),然后控制它,之后放在一旁得到解脱。有的时候,人们会退瘾森林或山洞里,放弃这个世界,以为如果不瘾退就无法解脱,这样的人是无法从本性里得到解脱的。其实,它无所遁形,不论在哪里,本性相随。没有其他的办法,除了适当地了解它、运用它、然后超越它。

你了解自己是一个纯洁的本性或真实的自我,它被本性纠緾不清,而现在最终获得自由。


感悟与收获:

收获:昨日花了一个半小时,初识三摩地的四种境界后,对生活有了一定的影响,当晚上下班回家中,按平时都是急匆匆带着孩子回家洗漱,脑子里想的是:给孩子讲故事哄睡后,再节约点时间来看会书。所以,每天每天的脑子里的想法都是一个接一个的,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又是非常紧急重要的事情。通过昨天的阅读:第一个阶段的练习是要先专注在具体的事物上。因为在《思》里学到的要监控自己的行为。当在回家里一有急匆匆的想法时,顿时能感觉自己的心理动向,于是,让脑子乱想的行为停止的唯一方法是放在当下做的事情里,于是,便给了大脑一个信息:我正在陪孩子买练习册。第一次发现心灵给意识发送信息,是非常有效的。

感悟:如果早些将这些本书当做一种心灵陪伴,也许这一路走来会更顺更稳一些。把学习当是一种生活方式,常伴左右。

二阶阅读

《思辨与立场》P128—P145第七节:

思维的标准

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重要性,公平性,关联性,逻辑性,深度,广度 。

批判性思维者通常会依据思维的标准对思维进行提问,最终目标是让这些问题在思维中变得如此自然,以至于成为我们内部心声很自然的部分,从面是引导我们进行越来越好的推理。

清晰性思维的问题:

你能就那一点作详细阐述吗?

你能换个方式来表述那一点吗?

你能给我一个解释说明吗?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请让我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我对你刚才所说内容的理解,我是否弄清了你的意思?

准确性思维的问题:

它真的真实吗?

我们该如何检查它是否准确?

我们该如何探寻它是否真实?

一个陈述可以清晰但不准确,如:大多数狗的重量都超过300磅。要准确地陈述就意味着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呈现它。

精确性思维问题:

你能否提供进一步的细节?

你能够更具体一些?

为某人准确地理解某陈述是什么意思提供所需的细节。

首先界定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细节和具体程度是重要的(如购一栋房子,一台车),其次界定在这一情境中你没有获得进行良好思维所需的细节可能会产生怎样的消极后果。

关联性思维的问题:

这一观念怀问题产生联系的方式是什么?

那些总理如何与议题有关?

这一观念如何与其他观念相关?

你的问题如何与我们正在处理的议题相关?

一个陈述可能清晰、准确且精确,但是却和问题或议题无关。如,学生经常认为他们在课程学习中大量投入会导致成绩的提升,但是,努力程度往往不能用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因而与学习成绩没有关联。当某事物直接与当下的议题产生关联且对当下的议题产生影响时,那么该事物就具备关联性。

深度思维的问题:

你的回答与问题复杂性的对应程度如何?

你如何考虑问题中的各种难题?

你如何处理问题中最重要的各种因素?

当我们深入问题或议题的表面之下时,界定出隐藏在问题中的复杂性,并接着用一种思想上负责的方式处理这些复杂性,我们便作出了深入思考,即使当我们深入思考且很好地处理了问题中的复杂性时,我们依然会发现问题很难界定。

广度思维的问题:

我们是否需要考虑另一个观点?

是否在存在看待这一问题的不同方式?

从保守的立场来看它会怎么样?

从,,,,立场来看怎么样?

对议题的探讨都很深,但只展现了这一问题中的一个立场的深刻见解。当多种观点与议题相关,而我们却不能对这些视角给出公正考虑时,我们的思维就知短视或狭隘。


逻辑性思维的问题:

所有这些放在一起符合逻辑吗?

这些真的讲得通吗?这些都能根据你所说的得出吗?

这些东西如何能根据证据推导得出?

之前你用的是这些,现在你说的是那些,我不能理解两者如何同时为真。

将大量的思想按照某种秩序放在一起。当我们的思想组合相互支持且有意义时,思维就是符合逻辑的。

重要性思维的问题:

针对这一议题,我们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

在某背景中,为何那个事实显得很重要?

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

这些观念或概念中哪些是最重要的?

聚焦于我们推理中最重要的信息,并考虑最重要的观念和概念。我们思考失败,多数情况是因为我们认识不到,尽管有很多观念与某个议题相关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观念都是等同重要的。基于类似的原因,我们经常没得问出最重要的问题,而是仅仅局限于那些表面问题和无足轻重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如,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什么意思?,反之,学生们倾向于:要这门课中得A怎么做?

公平性思维的问题:

对于给出的证据,我的思维公平公正吗?

我将那些别人在这一情境中可能会增加其权重的证据考虑在内了吗?

这些预设公正吗?

鉴于我行为的意涵,我的目的公平吗?

我定位这一问题的方式公平吗?或者说我的私人利益有没有让我考虑不到问题中的其他观点?

我所用的概念公平公正吗?或者说我有没有用一些不公平的概念以图操纵某些人?

想要弄清楚问题的时候,希望确保我们的思维是公正的,要做公平公正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中公平的思考




总结与收获:

新知:

1 对事物从来没有这么清晰,明确的分析过,只是依自己狭隘的思考去想象某一事物的发生与结果。目标不明确,思维不清晰,要将所需与真正所需关联起来。表象所需不是真正的需求,而是一种满足感 。进入深度思考,让重要性参与进来,更全面的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2.重要性思维围绕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提及,以后会把每一件事尽量做到认真对待,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

收获:在此节,认识了深度,广度的概念,重要性也思维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原来都不曾关心过。因为没有重视,所以生活也变得将就,用心生活是要用心,不止求完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