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依山而筑,西坡之上,树影婆娑。榆、杏、桃、栗、橡,杂然纷陈,似是天赐的屏障。每至春分,杏花如雪,桃花似霞,层层叠叠的花瓣,在阳光下跳舞,为这片林子披上了一层温柔的华裳。
山鸡偶尔会在林子里唱歌,虽粗哑却充满生机,仿佛是在为这片山林歌唱。它们的喧闹,不再是刺耳的噪音,反而为这片宁静增添了一份生动。校园里的狗狗和猫咪也经常过去拜访,招惹得林中的鸟儿成群地飞起又猛然俯冲下来,像是陆空作战一样热闹。
树林中,以一株高大的白杨最为引人注目。它挺拔而孤傲,像是一位大将军,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每当午后寂静之时,杨叶随风而动,发出“哗哗”的声响,如同低吟浅唱,悠扬动听。树上有一个巨大的鸟巢,仿佛是一个大堡垒。灰喜鹊夫妇在此安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只小喜鹊从窝里掉了下来,它的母亲在树上焦急地大叫,那声音充满了无助与期盼。树太高了,我只能把它放到不远处的一丛灌木上,并每天喂食一些食物。数日后,那只小鸟终于振翅高飞,跟随着它的母亲和它的同胞们,在林子里飞来飞去,练习着飞上蓝天的技艺。
自十多年前搬来的时候,这个鸟巢便在树上,好像一直就在这儿,守护着这片山林的王国,见证着岁月无声的流转。在鸟界,或许它也可算作古建筑了吧,经历了那么多风吹雨打,却依旧稳稳地立在那儿,仿佛与大树长成一体。
望着那个鸟巢,我常常陷入沉思。巢与人类的进化紧密相连,特别是在人类从原始生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巢居方式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巢,原指自然界的鸟巢,后引申为人类居住的房屋。据古文献记载,有巢氏是教导人类构木为巢的圣人,有巢氏的“构木为巢”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躲避野兽和恶劣天气的场所。巢居方式的普及,使得人类开始过上更加稳定的生活,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巢居也为后来的建筑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奥运会鸟巢等现代建筑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有巢氏的“构木为巢”。
巢,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栖息之地,更是一种生命的传承与延续。巢,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归宿。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巢,来遮风挡雨,来孕育希望。就像我们的家,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始终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个鸟巢,或许就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礼物,它时时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不忘记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