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丁卫军,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学术先锋人物,全国首届中语教改新星,全国文学教育名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通州区名教师。“简约语文”倡导者和践行者。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兼任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初中)副主任,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秘书长。江苏省“初中生世界杯”“七彩语文杯”“扬子晚报杯”中学生作文大赛命题专家和评委。著有小丁教语文》《丁卫军教写作》《走向内在的丰富和诗意:简约语文课堂》等,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讲课二百余场,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南京师大等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国培班、省培班主讲导师。现任教于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写作教学的主张:构建真实而完整的过程性写作教学体系,让写作教学看得见。
写作教学需要改造什么?
1.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与理念;
2.师生角色定位与行动;
3.写作与阅读的关系定位与策略;
4.写作教学的内容序列与操作方略;
5.写作教学的支架与工具。
关于写作教学的现实与观察
作文之难:无教材,无序列,无实效
谁之过?――不阅读,不写作,不研究(有效的指导)
学生作文之现状:
1.形式大于内容。
2.玩语言伪感情。
3.文体错乱模糊。
4.无“我”的情感荒芜。
5.无“故事”的东拼西凑。
教学反思:
阅读与写作的孰轻孰重是否能统筹有致。
“不指向写作的阅读是无效的。”
欣赏学生的习作,要发现美,培养语感。
指导学生写作要做到“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阅读,让自己听到自我;用声音传达情感,做一个朗读者。
阅读,在摘录中品味别有的宁静。品读经典,也静听笔尖在稿纸上摩挲的声音。
阅读,在背诵中找到乐趣。
从仿写走向化用
呼唤回归
回归生活,熟悉地方也有风景
回归心灵,我手应写我心
回归常识,从原点出发
作文立意的整体追求
有情趣;有意趣;有理趣
作文教学的整体规划
第一阶段:入“格”——给予示范(审题关要过)
作文常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文章
评改的基本方法
文体知识:随文渗透,读写结合
语文生活化与生活语文化:日记、读书活动、口头作文
第二阶段:出“格”——培养个性
训练充分,点面结合
重视经典阅读,开展专题式读写活动
建立自己的优秀作文库
第三阶段:升“格”——综合提高,面向未来
着力中考,研究命题走向,梳理积累,打磨佳作着眼未来,保持写作的热情
作文选材的五应原则
应景;应情;应时;应事;应人。
经典散文的智慧借鉴
或情或静,渲染烘托,奠定基础
捕捉细节,描摹人物,展示矛盾
呼应前文,神话主题,哲理提升
作文评改真实而完整的历练
微信息与写作
让读写进入交际语境,从封闭走向开放
让读写活动真实发生,从自我走向大众
让读写成为一种生活,从被动走向主动
作文评改真实而完整的历练
1.复盘诊断,教给学生重新审读习作的模板。
2.制定序列,教给学生修改的角度和方向
3.集中面批,教给学生添改和增删的方法
(整理:惠保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