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切痛苦之源”
有一个来访者,30多岁,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一份高薪工作,足以令很多人羡慕。
但她却终日活在紧张和焦虑中,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不论怎么努力,我都始终觉得妈妈对我不满意,没有做到最好。”
☞所以,生病了,她也要咬牙忍着去工作;
☞对所有人都谦和,照顾别人的感受,唯独不能考虑自己。
这其实就是深深的不自信。
她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不相信自己病了,同事可以理解。
所以,一直以来,她都以苛刻的方式严格要求自己: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能者多劳,不能让别人失望。”
“不能喊累,喊累让人很讨厌。”
“也不能哭,哭是没有出息的。”
“……”
不管自己做得有多好,这些声音就是会时不时冒出来提醒她「你还不够好」,让自己活得越来越累。
图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曾有过类似「自卑」的情结:
☞很少主动说话,不敢为自己提要求;
☞害怕成为焦点,不敢承受他人的注目;
☞即使不愿意,也不能理直气壮地说“不”;
☞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不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仿佛自己活着,就必须满足他人,为他人提供一些有用的价值,以此来获得喜欢和认同,否则就像是欠了别人的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早已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依然不快乐。
即便在少数时候感受到过一些快乐,但心底的那层自卑始终挥之不去,它会自己跑出来,提醒自己“我不配拥有”。
于是,人就陷入「不够自信—拼命优秀—我不值得—彻底否认自己」的怪圈,痛苦不已。
真实的自信,源自于爱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自卑,真正活出自信呢?
武志红提到:
真实的自信,只能源自于爱,而不是条件有多好;
特别以条件好自傲的,可能内在都有一个虚弱的小孩,或者被抛弃的婴儿。
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自卑”还是“自信”,都跟我们的「自恋」有关。
在我们的生命早期,我们还是个婴儿的时候,照料者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
这种全能感,心理学家称之为「原始自恋」。
原始自恋是健康自恋的雏形,也是成年后人际安全感、自信、自尊、自爱的基础。
但婴儿早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原始自恋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这种心理,会延续到成年以后。
例如,自卑心理的形成,就跟“自恋”发展受阻息息相关:
☞一方面,拿全能感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完美得符合所有人的期待;
☞另一方面,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使所有人满意,这会让我们受挫。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优秀卓越症、拖延症、强迫症、归罪论、阴谋论、诛心论、习得性无助等等,其实都是“自恋”发展受阻的表现。
“自恋”这个词被诠释多遍后,我们很容易忘了它原本的样子,也忽略了“自恋”其实每个人都有。
无法发展出健康的自恋,这些问题将一直缠绕着我们:
对自己:
过度渴求完美;
害怕质疑,只爱赞美;
过度拖延、执行力不足;
无法享受当下;
对亲人:
渴望亲密,无法深入;
控制欲强,容易暴怒;
压抑想法,沟通困难;
人际交往:
唯我独尊,嫉妒、敌意;
缺乏同理,无法深入交往;
过度在意外界评价;
过度归罪他人……
武志红说,自恋是人的根本属性,一直谈自恋,并不是想说,自恋是错的。
而是要去认识接纳它,毕竟作为生命动力,需要是疏而不是堵。
看到、承认和接纳自己的自恋,是解开很多乱局的关键。
全能自恋这个话题,是武志红老师非常受欢迎的内容。
之所以这样受欢迎,是因为这些内容戳中了大家的心:
一开始觉得,啊,我身边有这样的人;
后来发现,哎呀,说的不正是我吗!
很多朋友,一开始带着“我该如何远离身边极度自恋的人”的目的,学习一段时间后,却自发地开始思考自己身上自恋的部分:
我之前全能自恋感很强,常常感到自卑,感到家庭地位低。
羞耻,内疚,愤怒,情绪很复杂。
通过自我成长,突然有一天冲破那层纸,开始享受与人的交流,非常直白表达自己的喜悦或愤怒。
关于地位什么的,我不怕失去这些让我不舒服的关系,这些关系后来反而都比之前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