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去厕所,头脑中突然出现一个声音“成人到家就是想放松放松身心,那么是否允许孩子也能如此呢?”——原来我自己写的文字亦是道送给我的礼物,在给我启发呢,感恩!
开学这两周,除了上课话多外,就是与家长沟通话多,与同事聊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时话多——修“闭口禅”的功课没完成。昨天发现班内有个小孩,认为别人的笑都是嘲笑——已经泛化了。家长可能觉得这没什么的,可疏不知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一次次的“不被看到”,才导致孩子们的情绪被压抑,越积越多,终在某一天爆发——这或许就是现在孩子现状的根源。我与这个孩子就这个问题谈了三次,把涉及到的孩子叫来,问他们为什么笑,让这个孩子听到。我又引导他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结果发现去不了根,这需要我在未来至少一个月的时间看到他,支持他,理解他,才可能有所缓解。就这一个看似很小的事,可若不加以干预,创伤会越来越大,后果就……
我所遇到的人事物皆是来助我的,于我有什么意义呢?——我问自己。小丫头的数学、英语成绩已经要跟不上了,我多少有点焦虑,这几天总在催她打卡,让她背单词,想教她数学……还是在要求、期待于她。其实她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提前预习数学,然后发现老师讲的能听懂的体验了;有了在家复习,然后昨天英语老师考单词,她第一次觉得轻松的体验了……她自己在努力,在找方法,我要相信、支持于她。难最让我开心的是她又每天与我分享了,也又敢于顶撞我们了(这说明她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见,在活自己而不是为我们的期待而活)。我的两个孩子皆是完美型,因为我的高要求高标准高期待。我通过不断学习,在改变,但要填以前挖的坑,弥补以前造成的伤害,还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大丫头暑假画的画,呈现的仍是母爱有缺失。我自认为的付出、陪伴、管是为了她好的等等认知,于她的潜意识是伤害(意识层面与之相反,现实生活中她与我的关系也很好,特维护我,在意我…)。我仍要慢慢弥补。小丫头我自认为管得少,但只是我的自以为罢了,她比她姐姐敏感,所以我以为的少,到她这儿还是多呀!
但我特感谢两个孩子,是她们让我觉察到自己身上的过失,开始改变——家是我内心最大的眷恋与前行动力,她们是在用自己身上的症状唤醒我,我好爱她们呀!为了她们,我愿意改变。
昨天文字的第二个礼物就是看到了老公的爱。昨天他去复查,大夫的话让他上火了。可我中午到家累得坐在椅子上不想说话,没去找他询问;他得知我难受,却关切地让我去歇着,打电话也先问我好点了没。晚上明明他脚累到了,有点疼了,可还是他做的晚饭。是他,给了我许多细节上的呵护,让我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可我却总想要他没有做到的,看不到他做到的,自讨苦吃。好在我已经意识到我是一切的根源,在改变中了。写到这儿,突然意识到班内那个小孩也是来引领我的,以前的我不也是总认为老公的话是在指责我吗?比如昨天晚上他说“等我脚彻底好了后再扫地、擦抽油烟机哈”,我当时头脑中第一个念头就是“啥意思?这是嫌这一个多月的卫生我没做好呗”搁以前,肯定本能地怼他“你扫过几回地?都扫干净了?清洁过几次厨房?用你指手画脚的?”一场争吵由此开启。好在我在改变中,发现这个念头后,当知当觉就转了念“他其实是看我难受地躺在床上,想着帮我做些什么,来让他的担心有个出口。这是他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他明明看电视看得好好的,可因为我不舒服,会一会儿一来看我,主要是他现在行动不便啊!我呢?我能做到吗?”这样一想,哪还会争吵,只会觉得被爱被关心的感觉真好!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皆是自己造啊!那个小孩,当他能感受到那些笑是喜欢,是欣慰,是欣赏后,一定就会脱胎换骨的。
以我自己的事做例子,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启示,我就不一一回复“那我该怎么做”的问题了。
附昨晚的说说
收资料、交资料、上课、判作业、印卷子、找学生谈心、扫地、墩地、备周一的班会…忙碌的一天,身体再不舒服,也强撑着干完了。
下班后买了甜点犒劳自己,到家就窝在沙发上吃,手机是闺女帮忙充的电,饭是老公做的,帮忙端来的——这就是家与工作的最大不同。发小打电话问回不回妈家,我明天还要去接大丫头,就没回去。给妈打电话,妈妈让我在家歇着,不用回去了,她自己慢慢干就行。
家,让我卸下所有伪装,让我休养放松,让我倍感温暖!同时,又是我最大的牵挂与眷恋,是我前行的动力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