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妈妈今天要你给讲个故事,一个关于一位养活中国14亿人口的爷爷的故事。
你知道吗?你的爷爷奶奶以及他们之前的先辈们所活的时代,普通老百姓鲜有吃饱喝足的时候。
无论他们如何地埋头苦干辛勤劳作,却依然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造成这种悲惨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粮食本身的抗病能力差和产量低。
听你爷爷说,他们那时候的亩产顶多就是四五百斤,要是缺肥或是遇上天灾,欠收乃至失收也未有不可。
这样的情况下,哪有足够供大家吃饱的粮食?
如何改变国人的饥饿状态。有一个叫袁隆平的老爷爷,哦,不对,那时他还是个少年,他决心要研究水稻,去研发出一种抗病力强产量高的水稻,让国人能够从此有饭吃,吃得饱。
他所在的年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还很落后。可想而知,袁爷爷当时的研究遇到了多大的困难。可能可供参考的科研资料不多,可用的研究的设备没有,一切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就像你学英语,要是没有妈妈教,没有视频看音频听,就给你书和字母卡,让你自己琢磨着学,你觉得难吗?
也许你最终会凭着努力学会了英语,但你所花的力气肯定是条件齐全的孩子的好几倍。所以,你能想象出在生产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袁爷爷研发高产水稻的难度吗?
但他把一切困难都当作纸老虎!
他把自己扎根在了稻田里。人家当科学家是呆在实验室里,而他则是蹲在田头戴着草帽做实验做研究。
孩子,你要记住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这话放在袁爷爷身上,再适合不可了。
这位心怀天下苍生,一头埋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田头科学家,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经过无数次失败的试验,他终于迎来了成功一刻。他研发出了一种新型高产水稻。
而他的梦想的实现造福的,是中国14亿人口的饱腹啊!咱们中国人终于不用再喝粥挨饿了。
我记得小时候,外公到了开耕的时候都会去公社拿谷种,它们就是袁爷爷的作品。
这些谷长出来的苗特别的壮实,虫子不能轻易地损害它们,风也不能随便把它们吹倒,而它们长出的果实既丰盛又结实。
那时的亩产一下子就涨到八九百斤,比改革开放翻了一番啊。
要是管理得当,肥料足够,过千的亩产也不是梦。而后来,随着袁爷爷产品的升级迭代,咱们老百姓的饭碗基本全是满满当当的白饭了。
孩子啊,你今天吃的东西,可谓丰富多样,从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滋味。
但在爷爷,哪怕是妈妈小时候,时常被饥饿感击垮。饿到怎样呢?两眼发昏,四肢无力,无论看见什么都联想到吃,就像橡皮擦,它看起来多么像块糖啊,我多么想一口吞掉它。
你听过狼吞虎咽这个成语吗?能想像这个词所描述的情形吗?在那个很饥饿的年代,要是眼前有一盘吃的,妈妈才不管什么礼仪淑不淑女,先狼吞虎咽吃个饱,再手抹嘴角然后满意地打个嗝。
那时候,我们就是这么饿。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家这么饥,而是全中国好多好多这么饿的人。
你要体验饿的滋味吗?没关系,等放暑假,我带你回老家,让你过几天乡村夏令营,让你跟村里的伯父伯母一起过几天农家生活,诸如下地种菜插秧拔草,那时候你自然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袁爷爷的历史功绩。
是啊,袁爷爷的功绩值得给国人乃至全人类地铭记。他因此获得了国家级的乃至世界级的荣誉。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事迹。
可是,你知道吗?无论获得了哪些奖项,袁爷爷也不曾骄傲。他没有因为获奖而沉浸在荣誉中沾沾自喜或停滞不前。
在他的世界,永远只有一块田地、水稻和他热爱的祖国和老百姓。在头发斑白的高龄时,他仍然呆在田头伺弄他的水稻。他心中只有一个愿望,给祖国和人民研发更多的水稻产品,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这么一个伟大的心怀天下苍生的老人,多么希望他可以长生不老。然而,遗憾的是,今天却在网络上看到了他逝世的恶耗,心中一阵悲痛和惋惜。
孩子,过来朝着田头默哀吧,向这位伟大的爷爷致敬。
虽然袁爷爷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每当我们吃一口饭时,我们都要对他心存感激。
粮食来之不易,我们不能仅以一句爱惜粮食的话敷衍以待,而是要认真吃每一口饭,吃完每一口饭,不能随意浪费粮食糟蹋食物。
而且,不论是你抑或我,都要学习袁爷爷初心不变的精神,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然后为之奋斗拼博,为造福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向伟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