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李新民的儿子结婚了。新民的儿子文文和我儿子,他们是从小在一起长大的玩伴。我与新民是老同事。老一代少一代,父一辈子一辈。同事儿子结婚 ,小伙伴娶媳妇。自然是高兴之事。
结婚典礼在月亮湾17层举办,宴会厅的华丽,结婚典礼的庄重,主持人的戏谑,宾客们的热闹,饭菜的丰盛特别是旧娘们越来越打扮的比新娘毫不逊色,这些都是现在婚礼上必需的,大家都司空见惯,没有什么特别要说的,特别要说的就是你会遇到你压根就想不起来的熟人。
尤其尴尬的是一人突兀站在你面前,对你说:你不认识我了?你当即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看着面前那张熟悉的,但还是想不起来他是谁,叫不上名字的脸,那种囧相我相信人们都遇到过的。
没有退休以前,记得每年的九九重阳节,车站退管会都会组织退休人员聚餐。先开始的时候还摆个十碟八盘的,后来就搞个四菜一汤,但不管饭菜如何,退休职工都很高兴。大家不会计较吃什么,吃的好与不好。退休职工踊跃参加不是为吃的怎么样。为的是退休以后老伙计们见见面,拉拉家常。
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当时是计划经济。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职工把企业就当作一个家,退休了,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企业,大家从心里对单位企业有一种依赖也好,依恋也罢,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年一次聚一下,那个年代也没有按手印儿认证这一说,退管会每年重阳节召集退休人员聚一聚深层的含义感觉不便明说,但人人心里也明白。
到了我2010年退休后,退管会就不再搞每年一次的聚餐会了。变成每年一次的退休人员集中采集指纹认证,(按手印)科学发达了,管理也就细化了,每年一次定时集中采集退休人员的指纹(按手印)。证明你退休后还存活在世。要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认证这项工作也是应该的,可是职工心底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缺少了什么呢?仔细想想实际上缺少的是一份关爱,一份感情。
一个职工为了这个企业贡献了一生,退休了。企业每年组织老人们聚一聚,其实花费不了几个钱,可是起到的功效却不容小觑。通过一场小小的聚餐退休工人会有一种认同感、一种归属感,一种荣誉感。
从去年开始,科技更发达了。手印也不用你来单位按了。自己拿手机下载个APP。在家里对着手机拍个照,OK。证明你还活着,不管你在天南地北。减去了你车马劳顿,省下了你多少辛苦,多好的事儿啊!
可是人与人之间却是越来越寡淡了。
本来是参加婚礼来了,说这些扯的太远了。参加婚礼总是喜气洋洋的,多年的同事好久没见,只有在这种场合。师傅、徒弟、同事、朋友见见面,你家的孙子上学了?她家的外孙儿去幼儿园了!说不尽的话题,道不尽的问候。某某某师傅去年住院了,现在怎么样啦?张三如何,李四怎样。
突然有朋友告诉我任志康不在了。我听了以后吃惊!除了吃惊还是吃惊!
任志康曾担任东站货运书记,主任。我和他是95年铁道部举办的关键岗位培训班学习的时候认识的,志康人高马大,身材魁梧,性格豪爽,为人慷慨,
在一个月的学习快要结束时。一个班的学员有东三局;天津,北京,石家庄。西三局;太原,大同,临汾,还有南昌,柳州局的都是货装系统的。经过一个月的厮混大家都熟悉了,学习就要结束了。
志康和我商量。咱们有缘认识一场。咱们是东道主,人家都是外地的,就这样分手了,回去以后还不知道何年何月什么时候再见面。咱们找个饭店给他们饯行一下吧,以尽地主之谊,我说;你考虑的周全,应该的。
人生就是这样,白驹过隙,转瞬间24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恍惚就如昨天,志康说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何年何月再见面,一语成谶,见面再无可能!想到此不由使人唏嘘不已!
正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言;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甄士隐听了跛道人那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话后,顿时“悟彻”,
甄士隐“悟彻”了,世间有多少人能“悟 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