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在整个语文考试中占据了一大部分,所以有技巧的阅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您的孩子阅读能力如何呢?
近期,很多家长咨询我们的老师关于小学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他们表示,眼看期末就要来了,但是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却非常欠缺,生怕孩子因为这一点在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里“栽”跟头。
为此,小编特意总结了有关阅读理解方面的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孩子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一、基本步骤
1、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大意。
重视标题、开头段、结尾段以及各个段落首尾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注意其中的中心、观点、结论)
2、浏览题目,细读答题。
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要对照自己的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准确、简洁、全面。
二、基本知识
1、写作顺序: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分总)、事物的几个方面。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方法:人物描写(分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说明方法: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用、下定义……
6、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三、基本方法
1、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①段意合并法;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②要素串连法;常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问题概括法;重点较为突出的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来写的。读完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④课题扩充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段落句子组织语言对课题进行适当的补充。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2、概括中心思想
①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②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基本格式:
Ⅰ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Ⅱ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Ⅲ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了……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Ⅳ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
3、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①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②过渡句,承上启下
③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等。
4、人称的好处
①第一人称:内容真实可信。
②第二人称:语气亲切自然。
③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解释词语的方法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
①组词法:如果要解释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②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就是“勘探、测量”。
③近义词发:如“不畏”就是“不怕”。
④反义词加否定的方法:如“崎岖”——“不平坦”。
⑤描绘法:如“踉跄”就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6、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他本身的作用
②结合上下文
答题格式:
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Ⅱ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Ⅲ 设问: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Ⅳ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Ⅴ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Ⅵ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7、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8、某个句子的含义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他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在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