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二代”的养成和修炼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冒险,艺术创作是如此,传统手艺也是如此。


乐清黄杨木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乐清黄杨木雕 |历史悠久、风格淳朴的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主要产区在浙江省温州、乐清等地。2006年5月20日,乐清黄杨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木雕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然后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不断进化,成为一门独具魅力的雕刻艺术。

在庞大的木雕家族中,来自浙江乐清的黄杨木雕是少数以雕刻用材来命名的。那么黄杨木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从而受到木雕师的青睐呢?

高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之子,从1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黄杨木雕,与黄杨木朝夕相对将近30年,对黄杨木可谓是再熟悉不过。

乐清黄杨木雕传承人——高敏

他取来一块黄杨木原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

“黄杨木的特性就是它生长起来特别缓慢,然后都在深山老林里才能找得到,它要经过数百年的经历,一般的十几公分的木头大概都要经过七八十年的这样一个生长期。”

“它密度非常好,从现在各个木头我们去触摸,或者是拿来自己雕刻的话,我们还是觉得黄杨木最适合雕人物,它的颜色和质地都非常优异,其他木头不行。”

黄杨木的颜色接近人体肤色,雕刻出来的人物漂亮、自然。木色会随着空气的氧化,慢慢转变成古朴的红色。这也是人们喜爱收藏黄杨木雕的原因之一。

▷从学艺之初到现在,高敏已经雕刻了四五百件作品。

大小奖项拿过无数,也被不少人悉心收藏。他的作品能卖出比父亲高四五倍的价格,但在创作的高度上,他始终觉得自己和父亲还有很远的距离,是他要努力超越的目标。

父亲高公博被誉为木雕奇才,在木雕创造上颇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在高敏儿时的印象里,父亲下班后就一直在创作,天天如此。

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就在旁边跟着父亲开始学习木雕技艺。很巧合的一件事是,父子俩都是在15岁那年开始走上学艺之路。

▷技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可有丝毫的应付之心。

父亲对自己和孩子的要求都异常严格。“他其实对我的要求,就是以一个传承人的模式去教,也是准备培养将来的一个艺术家的模式,这样教我的。”

高敏说自己的前10年都在学基本功,这个过程非常枯燥,只有忍得住寂寞、孤独的人,才有坚持的可能。这10年里,高敏每天醉心于创作,没有一分钱收入,活得像个苦行僧。那些中途选择放弃的人,一部分是因为学艺的枯燥,一部分,则是因为其他行业金钱的诱惑。

学艺到一定程度,往往会迎来一个停留期。

在这个阶段,需要人沉淀下来,不断吸收艺术的养分,去获得突破。

高敏曾有两次觉得自己快熬不过去了,学艺的艰难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做到一定程度还怕江郎才尽,对自己的才能产生怀疑。稍有一念之差,可能就是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黄杨木雕从雕刻技艺来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肯花费5年或者10年潜心锻炼。 但最难的,其实在于对一件作品的深度理解。

“一件作品的创意它其实是最难的,创意就是从一个人技艺的修养,整个一个经验的积累,包括知识面的渊博程度,等等,它需要好多融合在一个思维上,在一些创作的理念上,如果没有这么丰富的渊博的一种思维的话,很难从一件作品上体现出它里面的艺术内涵。”

“所以一般像我们对艺术品,就是木雕艺术品好坏的程度,就是看它的一个创意,另外一个就是它所表现作者技艺中的一种怎么样的处理,这些都是内在的东西,比较重要。”

10年的基础训练,10年的东西方技法融合,10年的创意摸索,30年从艺时间匆匆而过。

超越父亲是支撑他不断进步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空阴沉沉的,仿若随时都会大雨倾盆,一如我的此刻心情,乌云密布。最近我总是负能量爆棚,也许是因为工作岗位的调动,又...
    濛濛细语阅读 1,397评论 0 0
  • 乔先生是龙场国家森林公园的护林员,长相英俊,身材魁梧,而且还有一茬半笼不密的胡子,正穿着浅灰色绣着龙场公园标志的衣...
    三生三世荷花子阅读 1,358评论 0 1
  • 继新加坡“一夜情”之后,今天入住了马六甲华美达海景酒店。 虽然新加坡的行程很短,但是也看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发达...
    含羞的红颜阅读 1,917评论 0 0
  • 1 内存寻址 1.1 物理地址、虚拟地址以及线性地址 物理地址: 物理内存的内存单元地址 虚拟地址: 程序员看到的...
    疯狂小王子阅读 8,108评论 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