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岩茶销售概况
岩茶主要市场在闽南及南洋群岛,所谓闽南即包括泉漳厦各地,居民素极嗜茶,多饮乌龙茶。且侨居海外者,尤喜饮用,一因家乡土产用以消遣,聊慰旅怀;一因南洋热带,在日常生活上需茶冲饮料最切,于是饮用福建乌龙茶之风,盛行遍及南洋群岛。侨胞虽一掷千金,购用此项嗜好品,亦不稍吝惜。
第一节岩茶销售之组织系统
岩茶之销售市场不广,故销售组织系统亦较单纯,是以自生产者至消费者不如红茶等外销茶须经无数中间者之手,受层层剥削;且因运销组织简单较无夹杂作伪之弊,此为岩茶能保持原有优良品质另一原因。兹将岩茶销售组织概况,列表说明于后:
(1)包头—岩茶初制最重要的角色。岩主购买岩山后,即将岩山交与包头,并出资由包头承揽开辟种植采制,其责任之重已如前述。总之,包头即系岩茶初制之主持人,茶制后,凭重计值,由岩主算给工资。
(2)茶农—武夷山中有若干茶厂,系由茶工自力经营,主持人既是茶工亦即是岩主,故以习例称为茶农。彼等初制之岩茶,即直接贩卖于茶庄,间多数系茶庄之特约茶农,每逢制茶,多半售于特约之茶庄。
(3)茶庄—茶庄亦称茶号,为闽南各地乌龙茶商之在山“采办家”和“督造者”,除监制自置岩山制茶外,并向其他茶厂收买。初制茶间亦有兼办红茶以及其他青茶者,候茶收购相当数量后,即品评分类精制,巧立名目,包装成箱,然后直接配运或交由茶栈转运。
(4)茶栈—即茶叶之转运者,岩主如缺乏制造资本亦有向其借贷者。茶制后,即由崇安用船配运至福州交栈,由茶栈代办各种手续,然后转运至闽南或南洋各地,间多数茶号因资本较为充裕,自办手续、自行运销,未经茶栈之转运。
(5)茶叶店—茶叶店在闽南各地,比比皆是,多为售卖岩茶。抗战前仅厦门一地,就有三十四家之多,漳、泉二地亦达五六十家,资本均数十万元。抗战后,因茶叶销路被阻,收盘者不少。且因制造及运输工价成本甚高,消费者购买力低落,已江河日下矣。
第二节岩茶在闽南销售方式
岩茶在闽南销售分为二大类:
(1)水仙、乌龙等茶树品种之成茶,此类以香味见长,而香尤重于味。饮用者即以该茶具有特殊之香气滋味为尚,较忌陈茶,以本年或客年制品为佳,陈年则香味渐失,不复为饮用者所推崇。
(2)茶叶品种制成之单丛奇种名丛等,此类味重于香,如贮藏妥善,于三数年后,滋味更佳,水色更浓,饮后性质异常平和,且有润泽生津之感,不如新茶辛辣刺激性。又因陈茶具有消暑退热之效,能医治病症,在南洋炎热地带,更需凉剂,借以洗涤暑热,是以有嗜陈茶如命者,视为居家必备之无上良药。
由于上述两类茶叶之不同,乃分别消费者为两种,爱好第一类茶者,似较进步,因目的在欣尝茶叶之色味,以香气高纯者为佳品。第二类者,笃信茶叶可以治病,视为无上良药。前者以漳、厦各地为销场,后者则为泉、惠各地及南洋群岛,因气候之需要,商业之繁荣,其销售数量乃日益增多,驾于国内之上。
【妞注】
现代岩茶销售方式,受到互联网以及运输方式影响已经不如原文记载那么简单。销售形势的多样化,带来的就是概念的多样化以及包装物流冲击下,选择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增多,对于岩茶销售来说表面看仿佛是选择更多了,但实际上是精品更少了。茶,或者岩茶可以说入门的门槛很低,低到你只要动了心思总会有一种方式可以销售经营。不过,无论什么,在去往精品路线的时候总是要精进的。岩茶的门槛真的在精进的时候,还是挺高的。因为品种复杂多变,在喝清水仙、肉桂之后的进阶就需要许多积累了。
那时候的消费者划分两类,一类进步的爱好者更趋近于追求味觉的精品。而第二类,现在也有多喜欢在茶里喝出‘药香’,岩茶对于他们来说更像‘药儿’,来治疗许多潜意识内的‘心病’
我是第一种消费者,无论对咖啡还是酒以及茶,都追究色香味之高淳者。所以更喜欢精品咖啡或者酿造精良的酒。第二类人,知道存在只是至今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