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格律诗:我之不能

前些天,要好朋友吉庆事,场面上众人定了各写首格律诗以贺,人中有如王勃才思者,稍作遐思即一挥而就,我却百思而无得,自叹弗如,只好千谦万辞写了个现代自由体奉上并主动认罚。我不是不愿写格律诗,而是自度水平不够,如以形式勉强应对,肯定会贻笑大方。

人说熟诵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小时候,按家长和老师要求,我是背过好多唐诗的,并且在背了范诗后,对诗的格式似懂非懂时,还天真的模仿着写,但随着对格律诗规矩了解越多,反而越觉得写格律诗之难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更不敢把以前写过的那些称为格律诗了。

格律诗的字数句式音韵平仄定式要求看起来不难,但创作时做到真正和要表达内容有灵性的融洽并不容易,实现形式和内容统一是一道很大很大的门槛。高水平的格律诗作者是挥彩带翩翩起舞,堆字硬凑那就是带镣铐自缚跳舞。比如写一首五绝,音调要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做到把内容融入形式达到如混然天成境地却是相当的不容易。能把人事物和人的情感以特定限制的格式来表达清楚,讲天赋讲机缘,更需要有非常的古今文字功底和知识积存以及技巧运用。

格律诗之难,难在用韵,更难在得到既合韵又合义的字。古今字语读音差别很大,古音韵和现在日常口语用字的音韵有很大的不一致。如果纯粹为了形式而作诗,那么作诗会成为一种不求表达内容,只求形式合规的文字游戏。现代人推广讲普通话,普通话和古语音韵不同,普通话外还有各地域方言的局限。同一个字用古音、普通话、不同地域方言,对比格律诗的用韵,得在脑子里与格律规定来回比较,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比如一个联句下联的尾字要求必须是平声,可让现在一个使用晋语系方言的人用日常口语读联句,尾字实际读音都会读成仄声。就我个人情况来说,自认语言天赋不高,所以对格律诗也就只能止于欣赏的门槛了。另外,我认为格律诗是表达深刻思想的载体,应该是雅人之好,而我一向对天下大事小事视若混沌,是俗人,隔层级而强作,那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相容了。跳不出认知框框境界而又认真的我,只合顺口溜学那个唐朝的张打油就可以了。

1、写个解困字附后

2、为自之不能而自嘲:话拣顺口说,句成缘打油,雅俗不经意,自夸会胡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