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鱼小哆
早些年的东北冬天,真可以用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来形容。冬季是漫长的,人们穿着棉袄棉裤,脚穿一双厚厚的雪地靴,出门一会儿都会冻得牙齿打战。
上小学时,每到入冬时节,学校都会给学生下达带柴禾的任务,每人四捆。教室中间,是一个小小的铁炉子。整个冬天,全班就要靠同学们带去的柴禾取暖。
而冬天最让我期待的,是第四节课时炉子上饭盒飘出的阵阵香气。那味道,让我至今难以忘记。
带饭的饭盒,有多种规格,个子高大的男生,带的饭盒是又宽又大的,女生的饭盒都比较小巧。但饭盒几乎都是清一色铝制的,也有个别家庭条件好的是用的不锈钢。
冬季的东北,少有新鲜蔬菜,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家里常见的蔬菜就那么几种:土豆、白菜、萝卜,以及酸菜、酸萝卜、苏子叶咸菜等腌制菜。于是,饭盒中出场率最高的菜就是炒土豆丝、炒酸菜、白菜片。
早上到了班级,拿出饭盒,摆在炉子上,早到的就放在下面。每节课下课,都会有值日生把饭盒换换位置,以免放在下面的糊,上面的还没热。换到第四节课的时候,基本每个饭盒都热乎乎的了。这时,各种饭菜的香味就四溢出来。
第四节课往往是肚子开始咕咕叫的时候。闻着饭盒飘香,才想着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菜,成了我的一大乐趣。中午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嗡的一下冲到炉子边,戴着厚手套把自己的饭盒拿到座位上,午餐开始了。
同学们往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看看你今天带了啥,我今天带了啥,互相尝尝饭菜,也算吃到了百家饭。同是炒土豆丝,一家有一家的味道和特色,各有千秋。
我是个无咸菜不欢的人,口味很重。学校门口每天都有朝族阿姨推着小车卖咸菜,桔梗、地环、苏子叶、萝卜丝、缨菜、大脑瓜、小土豆、辣椒秧,各种各样。每天,我都买两毛钱的咸菜,拿到教室就着盒饭吃。
有时饭盒一直压在炉子最下层,取出来后饭菜有些焦,但这样稍微焦点的特别好吃。带饭盒带久了,就能摸出规律,带哪些菜好吃,哪些菜不能带。比如土豆丝越热越好吃,韭菜炒鸡蛋、蒜苔炒肉这些菜,绝对不要带饭盒,味道损失不说,原本清脆的颜色也会变得发黄。
有时家里晚上吃饺子。第二天,妈妈会给我带上一盒饺子,再用胶卷盒给我装一盒酱油、一盒醋。多年后,我吃到水煎包,隐约觉得自己曾经吃过。仔细一想,才想起小时候用炉子热过的饺子,下面有一层焦焦的皮,不正是水煎包吗?
放寒假,不再带饭盒了。可我却爱上了用饭盒吃饭,经常让妈妈把饭菜放到饭盒里,我就捧着饭盒吃。
工作以后,也曾带过一段时间饭盒。头一天晚上精心准备,第二天提着饭盒去上班。然而,没有了炉子的衬托,饭盒总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烟火味。饭盒拿到单位放冰箱,吃的时候再用微波炉加热。科技进步了,却再难觅往日食物的温度。
我还是怀念用炉子热饭盒的日子,享受饭菜在炉火的加热下冒出的滋滋响声,以及飘散在教室里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