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越方便别人,越让自己方便

前几天和H总聊天,我俩不约而同提到“60分人才”,60分就足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60分更有可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因为他们接受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其次接受所有的工作本质上没什么不同,最后接受让人与人变得不同的,是为个人成长所付出的努力。

在所有的努力里,有无用功也有有用功,区分二者的是底层思维逻辑。

今天想分享一个对我有益,同时也给很多人带来益处的点,那就是——利他就是利己。

我的文章里估计已经写烂了,但是我没有好好地把它写开,没有结合工作生活中具体的点来写。

为什么利他就是利己?

因为在工作中,离不开合作,离不开交互。

你为别人创造的价值,最终会回到你的身上,你为别人增加的麻烦,最后伤害的是你自己。

如何做有助于“利他就是利己”?

1.有责任心。该自己负责的负责到底,不给别人添麻烦。

如果你要问我最不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合作,我一定会回答:没有责任心的人。这类人不在乎结果,也不在乎自己,明明是一个团队,却总是让自己游离之外。最让人头痛的是,他所有的缺失,都需要其他伙伴去补位。

或许一两次他尝到了甜头,躺赢度过了很多关卡,但是慢慢地没有人愿意带他,他也会因为没有责任心在各方面受到挫折。

举一个正面例子吧,昨天跟学弟沟通线上竞答出题的事情,把相关文档都发给了他,告诉了他时间节点。

他先是在流程上给我反馈,现在在干嘛了,进行到哪里了,然后下一步要干什么了,我可以清楚知道是否我需要来补位了。

其次他告诉我他已经出完了稿子,但是因为是手写,所以特地打成电子稿。我很感动,因为我就不需要自己打了。让我更感动的是,他全部发到了文件助手里,然后把聊天记录合并发给我,我都不需要把题目一道道复制粘贴到我的文件助手里了。

事后我特别感谢了他,为他的认真负责,走完了一个闭环,让我这个接班人做了最少的工作。

有责任心就是尽自己所思所想,让事情在自己这里不能再完美,交到别人手里尽可能减少任务量。

那反例是什么呢?

随便举一个,比如:主动给同事/客户发有关工作内容的语音。

语音是方便自己但是却麻烦对方的存在,任何情况下文字的阅读速度都会优于语音。面对满屏的语音红点,有几个人耐心地会听完呢?

别说什么不是有语音翻译助手吗?那为什么不用讯飞语音先把语音转成文字再发过去呢?这两种方式体现的是不一样的观念,是自己多一道手续,还是让对方多一道手续。是自己传达清楚信息,还是让对方努力接受信息。

不过不能太绝对,所以我限定了范围。我说的“主动”是指,当我们发出信息是为了给对方传达信息或者请求帮助时。想让别人帮忙,想让别人知道,我们自己多付出不是应该的吗?我说的“同事/客户”以及“工作内容”,是因为这属于合作关系,属于社会权力规则,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率,文字是最直接最便于阅读的,对方十秒钟能get的,结果要花两秒转化文字,花两秒等待转化完成,再花十五秒理解缺符号缺字眼的信息,万一对方普通话不好还得再听一遍语音,万一正好在开会误点了全公司都听到了内容……

耽误的都是时间,影响的都是效率,作为发信息者如果你着急,那对方磨蹭晚回也有你的原因,你本可以让对方最快get信息内容。

如果是收信息,但是收信息者需求更大,对方无论是发表情还是语音,对于收信息者都无所谓。就看谁更需要谁吧~不那么绝对,怕误伤了人。

不过一般可以发文字的,我不会去发语音。如果不是我特别忙,对方也跟我很熟,内容不是那么重要,那么哪怕别人一直发语音,我也会用文字回复。熟一点的我会点开语音,听一听她们熟悉的声音。

越方便别人,越让自己方便。尤其是合作中,让自己负责靠谱一点。

最后,如果你找我有事,请给我发文字,我时间有限,方便更快为你解决。

2.用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给自己给别人最好的交待。

3.反省。找自己的原因,让错误更少,让效率更高。

总之,你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每一种都可以潇洒,但是要获得心安和快乐,建议你像60分人才一样,踏实用心地进步,做有责任心的匠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说在荷花谷有一种上古神器叫九天琉璃珠,这琉璃珠不管谁得到它,都可以实现愿望,一天,荷花谷弟子们在练剑。墨青璇跑过...
    云之璃阅读 789评论 2 1
  • “你说我是不是该把你删了” “我父母离世。你家人却没到场,我爸真傻。” “给你十五分钟,再不回答我就删了你。” ...
    琦静雪阅读 219评论 0 0
  • 文|紫葫芦 带三个孩子一起出去玩游乐场。 临近结束的时候,最小的孩子看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坚持想要。 两个孩子都...
    纽森猎头王凡阅读 612评论 0 1
  • 炎炎夏日,我重温了《肖申克的救赎》。从对安迪的敬佩到对体制化的反思,我的思考日趋深邃。 该片反映的“体制化”(in...
    陈千寻阅读 400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