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L先生的智识营,以下是就第一课《高效阅读和笔记》所做的笔记。分享于此,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阅读的方法
现在每天我们都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信息。而我们对信息的接受效率取决于信息的可预知性。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就需要在阅读时建立属于自己的框架,以我为主的阅读,为我所用的吸收,从而快速的获取信息的最有效部分。而这就是FCR阅读法。
FCR阅读法由框架,组块,重构三部分构成。
框架化即在记忆里划分空间,将后续组块得到的信息有序的放进去;
组块即对同一内容的表述进行组合记忆,而不是记单独的句子;
重构即将接收到的信息切割、组合,用自己的语言放入之前搭建的框架中。
当我们掌握FCR阅读法后,阅读时,会从以下步骤着手
其实,这种阅读方法与《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介绍的方法相类似,即快速整理出文章脉络,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再去精读。只不过,该方法更为细致的告诉了我们如何“跳读”,如何快速的掌握脉络,以便最终实现如何快速的将作者的知识化为己有。。
还是让我们从阅读下面这段短文入手学习这一方法吧。
你能在1分钟以内看完,并描述出本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如果我们从以下步骤开始,那么快速掌握要意就不再是难事。
(一)框架化:
通读→主题/主体,结构(方法:E型扫视)
第一步.看首尾,识别文章主题和主体。浏览、通读全部,初步明白主要讲什么,即主题和主体(即主题的主语);看段落,明白文章的结构,如总分总等,在脑子里形成这篇文章的大致概念。
第二步.用E型扫视法判断每个段落在整篇文章的位置,作用,该段落是要表达什么。脑海里同步重构的内容如图 。
E型扫视法是指:头尾精读,中间扫视找主体,只关注文意的终点或者转折。如图红字部分就是扫视的重点。
第三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精读。
第四步(二)组块(针对有兴趣的部分精读):将句子组成句群(表示同一个主体的一些句子的集合),提炼主干。
方法:E型扫视法:头尾精读,中间扫视找主体,关注关联词(引起对文章含义的转折,引起新的意思)。
关联词的常见形式如图:通常关联词后面,表示有新的意思,新的结构出现,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第五步:更深入的精读,重构句群。
比如对“常识”这段如何进行更深入的精读,重构呢?如图。
最终,我们会形成下述重构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五步是同步进行的,没有先后顺序。
FCR阅读法实质是一种按照兴趣引导,从宏观视野到微观兴趣点,层层递进,最后将所读为我所用的阅读方法。它用E型扫视法,先建立宏观的文章框架,然后再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一步提取框架和关键词,从而重构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理解。框架的提取,即E型扫视法的应用要注意关联词。
从这点可以看出,它和平时我们惯用的思维导图是不一样的,思维导读梳理作者的思维脉络,而FCR阅读法是形成自己的知识宫殿。
(三)注意事项
1、阅读速度取决于阅读量、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
2、尽量让更多信息进入视野(1-2页)——框架化。
3、框架化和组块时,不要去理解意思,只要识别“这段信息在讲什么”
4、重构:一般用“要点法”。
5、一开始可以用纸笔辅助,慢慢习惯在大脑里完成。
二.做笔记的方法:概念图CMAP(Concept Map)
1.什么是概念图?
CMAP是以概念或知识点为核心,寻求概念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
具体来讲,即通读整体(FCR阅读法),找到节点(单词或短语),寻求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并用连接词连接。
概念图是由两个关键词+连接词组成。
* 节点大小可表示层级大小
* 箭头方向加连接词可表示节点关系
* 箭头颜色虚实可表示关系深浅
* 节点为单词或短语,连接词为动词
做笔记时8-16节点比较合适。
这里举几个例子,便于大家理解。
可以看到,通过“马”的概念图,将与马有关的所有知识都一图尽览了。可以说,概念图对于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非常有用的。
再比如,前面那段文字,通过概念图,可以这样简化表述出来。
在使用概念图时尤其要注意,概念图的节点一定要是一个词。
那么总的来说,概念图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尤其就用概念图搭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来说,这是一个知识点由多到少,不断拔高的过程。
目前有一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做概念图,电脑端:CMap(软件),processon(网页)Scapple(软件,收费,可免费30天)。
从我这几天的使用体验来看,用下来觉得概念图比思维导图更好,它能用最简单的文字,脉络描述出知识框架。在后面的学习中,概念图还可以与WYH结构模式( what why how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结合,从而更好的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对L先生智识营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开班消息。课程不贵,真的超值!
友情提示,L先生的课很烧脑,全程干货!如果一小时的课,我大概需要4小时做笔记、理解,而真正的消化大概需要我今后不断的实践体会了。
所以要报课程的童鞋,一定要在学习期间给自己预留充足的时间学习。
ps.今天第一课,老师说是最简单的!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L先生的智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