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载精卫的故事,是《山海经·北山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博物志》卷三也有记载:
“有鸟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故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
《述异记》卷上也说: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
从史料来看,精卫原来是炎帝之女,因为淹死在东海,所以衔西山的木石填海。这是神话传说中的悲剧故事,极为悲壮,体现了古人与自然的战争。虽然与自然的战争并没有胜利,但传达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其精神内质与愚公移山一致。
类似的还有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列子·汤问》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的记载与山海经大同小异。
至于夸父为什么追日,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这同样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战争。虽然其结局不理想。可是,却体现了先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的探索。
个人为此写过几首诗。
一是精卫
精卫
牧人:
草地上飞起羊毛
皮鞭落下
歌喉震颤
蒲公英翔舞
风中弥漫青草与牛粪的气息
还能看见奔跑的野獐子
哈,生活如此潇洒
我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炎帝之女溺水了
唉,可怜的姑娘
年纪轻轻
如花似玉
生命是如此的无常
我也活了一大把年纪
什么事情没见过?
唯独这件事情
却叫人深深惋惜
樵夫:
边砍柴来边唱歌
山歌砍柴相迎合
旁边虽有小溪水
也不坐下歇一歇
生活真艰辛
从早忙到晚
只为一担柴
挑到市上卖
才得俩铜钱
柴米油盐
生活真烦
年年砍柴
月月年年
这样活法有啥意义?
还不如直接去死
溺死也好
溺死也好
你说什么?
炎帝之女溺水?
前天我还见来着!
唉!唉!唉!
渔夫:
以水为邻兮,早出晚归
驾舟凌波兮,命在旦夕
顺流撒网兮,但有鲜鱼
羹汤度日兮,却也安适
沧浪之水兮,濯我劳足
隐世无忧兮,不问红尘
一壶浊酒兮,笑歌古今
夕阳真美!
这事千真万确
我不是听说
我曾见精卫溺水
却无可奈何
海神要娶她为妻
唉,为了爱情
什么事都做得
炎帝打捞了尸体
在海边痛哭
他给神明
献上最好的牺牲
要求惩罚海神
可神们从来都是相互包庇
谁愿意听他的祷告
都怕得罪人
炎帝:
枉为帝王
人间的至尊
世间哪有公道?
我的冤屈
神明们也不肯听!
这卑鄙的小人
唉,我的心真痛
神明啊
你们枉为神灵
白白享受祭祀
以后我会对你们更殷勤
为了这人间的公正
我的心里只有仇恨
天啊,天啊
海神:
为了爱情
宁背负可耻的骂名
我知道她不喜欢我
可是
这样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世人为了利益
不也是龌龊卑鄙?
精卫:
妄想,妄想
身体虽灭
灵魂永光
只有死亡的逼迫?
那怎能叫人屈服?
把海填平
把海填平
妄想,妄想
身体虽灭
灵魂永光
把海填平
把海填平!
一是夸父
一
桃花
血的颜色
桃花含血
桃花是从生命割出的蜜
桃花是赞美诗
谁的脚尖割破了血管
鲜血流尽
太阳是永恒的意义
太阳是永恒的血
太阳是永恒的生殖
你向世人宣告
为了追逐
宁愿渴死
二
夸父啊,人类的骄子
当生命的琴弦划成追逐的绝响
这遗韵尚在震撼人间
为了心中的太阳
奔跑中将大泽饮干
枯萎的手杖宣告了追逐的破灭
嫣红的桃林闪耀着永久的光环
生活着便是暗淡
死亡却能将新的生命点燃
两首诗都在歌颂夸父和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