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青岛农业大学三下乡:科普支教双助力 助学浇灌未来花

八月未央,暑气渐敛。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让科学知识扎根乡村教育土壤,8月7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服务团将课本外的奇妙知识带到孩子们眼前,用生动讲解和互动问答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探索科学奥秘。

蔚蓝课堂:解锁海洋的秘密与守护之道

“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吗?”上午9点,支教队队员孙康展示完珊瑚礁的图片后,播放了海龟被塑料环缠绕的动画,随后用透明杯、沙子和塑料碎片模拟出浑浊的“海洋污染”,直观演示让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少用塑料袋、保护大海。这堂课既填补了孩子们的海洋知识空白,也让环保意识化为具体的行动意愿。

图片一:图为支教队队员孙康科普海洋知识 田蕊平 摄

自然科学:揭秘生活的趣闻与安全智慧

随后,支教队队员李艺晗结合生活场景,讲解了常春藤、吊兰等植物的空气净化作用,以及苍蝇对毒素的敏感特性等知识,针对夏季安全,通过案例说明闪电防护、溺水自救等要点,孩子们在倾听与互动中,不仅了解了身边动植物的“小智慧”,更掌握了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这堂课将科学知识与生活需求紧密结合,既满足了乡村儿童对日常科学的好奇,也提升了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

图片二;图为支教队队员李艺晗讲解趣味科普 汪嘉卿 摄

恐龙课堂:探秘巨兽的奥秘与演化智慧

下午,支教队队长王兆源为孩子们展开了一幅中生代的生命画卷。他从恐龙矫健的四肢、庞大的身躯等特征讲起,介绍了霸王龙锋利的牙齿、三角龙独特的角与头盾,还介绍了恐龙化石的发现历程与灭绝之谜,王兆源用互动提问的方式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让他们在了解恐龙分类与生存智慧的同时,感受到地球生命演化的神奇。

图片三:图为支教队队长介绍恐龙知识 孙康 摄

自然防御:探寻动物的妙招与自我保护

“小鹿为什么能躲过大灰狼?”孩子们的追问点亮了自然防御课堂,支教队队员田蕊平通过小鹿借保护色隐身、小壁虎断尾逃生等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动物的“生存法宝”。她引导孩子们观察蝈蝈的隐蔽色、尺蠖的拟态,还结合案例讲解遇到危险时如何像动物一样巧妙应对,让课堂在自然趣闻与防护知识的交融中,种下守护自己的意识种子。

图片四:图为支教队队员田蕊平讲授动物的自我防御知识 王炜烨 摄

今日的四堂科普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承载着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扎根大地、服务基层的深意。从蔚蓝海洋中树立守护的责任,从草木蚊虫里发现生活的科学,从恐龙化石里读出生命演化的密码,从动物防御中学会生存的智慧——支教队员们将课本外的广阔世界搬进乡村课堂,让孩子们在好奇与惊叹中触摸科学的温度,在思考与互动中涵养对自然的敬畏。

当孩子们为保护海洋的方法献策、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时,知识已超越课本,转化为成长的力量,而支教队员们在付出中深化对“知行合一”的理解,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教育的实践中绽放光彩,这便是双向成长的意义,也是“三下乡”活动扎根乡土、孕育希望的生动注脚。

通讯员:李艺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