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冬季,总是伴随着阴雨天气,恰好今天是这一周难得的晴天,虽然没有通透的蓝天和暖阳,但是也不影响出来走一走的心情。其实泰晤士小镇本来是作为去年的拍照打卡清单中的一个目标,因为种种原因,搁置推迟了。尽管从居住地出发到目的地,全程算下来,一天的时间也不算充裕,但临近年关,工作暂时脱离了紧张忙碌的节奏,索性背上单反相机,一个人来到泰晤士。
久闻上海有这样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小镇,当我从松江大学城站转乘15路公交,一路上我反倒是对于泰晤士的风格不再觉得诧异,泰晤士周边的建筑,多是这种风格,楼宇间充斥了各种活泼鲜明的色彩。驻足泰晤士小镇的入口,我拿出手机在高德地图上一再确认,在我还没看到小镇内的别有洞天之前,我很肯定我是走错了。沿着小镇的大街一路前行,当我拿出自己的相机环顾四周而小镇居民非常自然的从我身边路过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不是一个莽撞的造访者。
苏荷大街的路牌,是第一个吸引我拿起相机的小镇元素,没错,相较于蓝底白字的冰冷路牌,它确实更为别致,也更为吸引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行人。
泰晤士的街道都不很笔直,我喜欢这种感觉,仿佛路的尽头还藏着许多我未曾目睹的景色,路旁的英式建筑,此时此刻真的给我一种深处异国他乡的感受
泰晤士的面积为1平方公里。几分钟的步行时间,便有更多别致的建筑群映入我眼底。
我喜欢街旁每家店门口肆意生长的花花草草和爬上墙面的藤蔓,这样的元素是小镇美的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都是随意地,自然地。不会多一点或少一点,一切点缀的都是刚刚好。
小镇的每一块路牌都是统一的,颜色对比鲜明,即使拍了好多张路牌的照片,还是会让我觉得每一张都那么漂亮,百看不厌。
在这个街道上,能够看到街道尽头处的天主教堂,进门的时候,教堂也能够十分显眼的出现在你面前,只是我一路上目光不停的被美丽的街巷所拉扯,早早的钻进了其他街道而耽搁了直接与它对话的时间。在冬季,小镇街道旁大多数植物都褪去了颜色,枝杈上的叶子也相继脱落,这样的场景反倒是给小镇增加了几分清冷的感觉。
小镇的交叉路口很多,每一个路口交叉点,都能吸引我驻足并端起相机拍上一段时间,很好奇每一条路究竟通往什么样的景色。石头铺设的路面,规整有序,当脚掌落地,真实的触感穿过鞋底直抵心灵,仿佛置身一片极具魔力的土壤。
已然忘记了这是一家什么店 ,好奇的是为什么取名镜花水月,在如此异国风情的地方出现了这个包含中国诗情的词语,倒显得格外有情调。
小镇的街道上不时有来往车辆,当车辆从你的旁边缓慢经过,时间也慢了下来,人们都不急,路上的行人不急,车里的司机不急,我......也不急。
小镇上奇奇怪怪的建筑比比皆是,比如这扇门,要承认他很有设计感不难,但在如此凄清的多云天气,看起来不免心底一颤,忍不住去推,但理智告诉我,离开为妙。
没记错这应该是小镇内的美术馆,但我对美术兴致不高,索性就是路过,并未进入馆内探寻一番,我喜欢规则有序的事物,比如这里。
穿过小镇的中心广场继续前行,别墅旁边街道的路上,散落着很多金黄色的叶子,我在想可能就是人为的,刻意的不去打扫,相反,叶子散落在街道上,使得街道上多了一点明亮,怎么忍心破坏自然地馈赠。
这是在小镇的几个小时时间里,我觉得留下的最梦幻的照片,远处的翠晶水上餐厅,像一颗明珠,安静的侧卧在水面上,如果是在晚上,灯光的映射下,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
漫步的途中零散设置了这样的小亭子,天气转凉,并不见有人在此停留歇脚。
数了数,小镇里的桥大概有7座之多,踩在这样木质的桥面上,还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吱吱声响,如同在向过往行人陈述着它们的故事。
伫立在路旁的小镇地图展版上方的Thames townI字样 ,就是在告诉过往的行人,没错,这里就是泰晤士了。
这是小镇的另一座桥,听说当时为了营造更加浓郁的异国风情,路灯都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且价格不菲。
小镇的另一个特色,是遍布在各处的雕塑,几乎随处可见。
游艇展馆旁边的路牌,通向城堡,只是感觉城堡后边好像缺了点什么内容,顺着指向的方向望去,不见所谓的城堡。
为数不多的金属桥,或者说半金属桥,过了此处,小镇的一半行程即将结束。
河对岸的别墅,在繁茂树木的掩映下,多了一点神秘与庄严。
小镇的草坪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标示,但是身处如此美丽的环境中,根本不会有人忍心去破坏,路上肆意奔跑的小孩子,也不去冒然侵犯,这是一道无形的防线。
暗红色的墙壁,突出了雕塑的洁白,不,这是一位优雅的女士。
翠晶餐厅旁的另一位女士,可就没那么好运气了,风雨的冲刷和洗涤,让她周身泛着铜锈色,难道这是人们常说的“锈”色可餐?
身背翅膀的人,独自面向平静的河面,仿佛在思考,又好像在讲述什么故事。
每一个景点都不可或缺的小火车,泰晤士自然不例外,不过看起来,它再也不能驰骋在铁轨上了。
绕过水上餐厅,路过温莎半岛别墅旁的小路,不得不感叹匠人的巧夺天工,细节处依然体现着精致与典雅。
小镇中,随处可见哈啰单车,这种单车反倒有些不常见,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把它遗弃在这里,我倒是喜欢这样和谐的画面。
出入平安。
西班牙风情的餐厅,门口随意摆放的桌椅板凳,以及杂乱的花草陈设,可以看出这是一家早已经关门的店铺,绝非仅此一家,小镇上的大多数店铺都是大门紧锁,鲜有人光顾。
小镇很多街道旁都有这样红色的电话亭,可能说是装饰更为合适吧,我印象中,仿佛这样的电话亭外,总是在冬季的夜晚会洋洋洒洒的落下雪花,但是这里是上海,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海斯大街旁的斑马色路灯。
此处的意大利餐厅,门前也摆脱不了破败感,我能想象这家餐厅门庭若市的那种景象,只是此时,仿佛有点可惜了布景人的那份匠心。
沿着小镇的街继续行走,每一处都像是新的遇见,却都有几分似曾相识。
电影中威武的变形金刚此时威风不在,门口的蓝色大锁,仿佛在告诉来往行人,它,只是看门的。
这里是小镇为数不多的,显得不是很拥挤的街道,路旁的别墅色彩鲜明且统一。
行走了近2个小时,身体略有疲惫,饥饿感愈发明显。偶然间遇到一家熊本熊主题的日式拉面店,店面不大,隐藏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路旁,若不仔细觉察,可能便错过了,驻足向落地窗望去,这是一家小镇上为数不多的坐满食客的店,我决定在此歇脚,顺便吃上一碗拉面。
果不其然,店里面都是熊本熊的影子,点单的时候,我特意问了老板这里是否可以拍照,在得到她的准许后,我在相机里留下了熊本熊的影子。
店面不大,店内放着勉强3张桌子,我为了躲清静,选择了楼上靠墙角的位置。
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粉嫩的调料罐。
一盘鸡块,一碗酱油拉面,味道一般,份量十足,63块钱的价格,也还适中,勉强接受。
从面店出来,倦意十足,小镇的街道基本也已经走遍,只能原路返回,再次寻找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处的餐厅依然是没人光顾的,我比较喜欢不远处蓝色的门窗,在这里,即使你见到再鲜艳的颜色,都还是觉得再合适不过。
终于来到天主教堂附近,远处是一排漂亮规整的脊形建筑。
近距离感受教堂的威严,但是我只是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并没后进入教堂内。本着不打扰的心态,绕行开溜。
沿着中央的通道前行,看到了一处暗灰色的神秘建筑,当我趴在建筑布满灰尘的窗前,抬手遮挡光线用力望去的时候,见到了内部被拆的七零八落,顿时失望感十足。
小镇的河,原来是绿色的。
建筑旁伫立的一丝不苟的持枪人,仿佛在说,我是这里的守卫者,我不知道他是谁,脚下的金属底座也没说明此人的来龙去脉。不过经过了这个人像,便到了进入小镇的入口,我知道泰晤士之行,也即将结束了。
此次泰晤士之行,还是收获颇多的,拍了很多照片,也亲眼目睹了异国建筑的魅力和人文景观,如果有幸和伴侣或朋友一起游玩,更是妙不可言的情趣了。
end
我是兵临城下,一个996的上班族,一个让自己更走心,更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