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呀呀学语时,我们一遍遍地教孩子发音,孩子自己学吃饭时,我们一遍遍纠正握勺子的姿势,孩子学写字地时候,我们一遍遍地提醒坐姿,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大,我们却急躁起来,失去了耐心,等不得孩子,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可是却忘记了爱需要等待。
一
冬天的早晨,寒风瑟瑟,一个煎饼果子摊呼呼地冒着热气,年轻的摊主忙碌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生手,摊煎饼的手法太笨拙,煎饼不是摊烂了,就是没注意火候,摊干了。年轻人手忙脚乱得,额头上冒出了一层汗。饼摊前已经等待了三、五人了,有人等不及走了,有人耐心地看着年轻人忙活。一位大妈说:“孩子,不急,慢慢来,大妈第一次摊饼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人们呵呵笑起来。爱是一种等待,让这个冬日清晨不那么寒冷。
二
十字路口,车水马龙。绿灯亮了,但是最前面的奔驰没有开动,后面的车着急得滴滴地按着喇叭。奔驰还是没动静,后面的司机急了,下车询问怎么回事。奔驰司机用手往斑马线的方向指了指,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爷拄着拐杖,抖抖索索地走着。他走上人行道后回头冲奔驰司机摆摆手,以示谢意。爱是一种等待,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我们。
三
我上高中时,姥姥已经八十多岁了。由于中午时间紧,我放下饭碗就躺床上睡觉。常常都是姥姥叫我起床,我问姥姥为啥不睡觉,姥姥说:“我中午睡了,晚上睡不着,如果实在困了,等你上学走了,我再眯会儿。”于是,我睡午觉时,姥姥要么趴在窗台上看路上的行人,要么剥花生米,要么就是缠棉线,声音尽量放低。姥姥通常会提起5分钟叫我起床,让我呓怔一会儿。我也从来没有下午上学迟到。爱是一种等待,让爱在孩子心底流淌。
四
刚怀孕时,准妈妈们会期盼宝宝快点出生。再心急,总要等待十个月,才能瓜熟蒂落。等待,等待,在等待中体会宝宝在肚子里的慢慢长大。宝宝出生了,妈妈们希望宝宝快点长大,一个月一个月地算日子。再心急,总要等待,等待孩子一点点长。爱是一种等待,在等待中看到孩子姗姗学步;在等待中听到孩子叫的第一声“妈妈”;在等待中看到孩子能跑会跳;在等待中感悟生命的神奇;在等待中体会到孩子的努力与坚持;等待中,品味为人母的不易。
五
孩子慢慢长大,可是我们却失去了耐性,不愿意等待。
孩子起床慢,母亲大呼小叫,催促着,“快点,快点,快点起床!”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充满爱意的起床拥抱呢?
“动作快点,赶紧吃饭!”孩子品尝不到到早餐的美味,更不会感激你的辛苦。
“作业还没写完,怎么这么慢啊!”孩子只会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他体会不到课文中的美,吸收不了知识带给他的营养。
父母总说,“我家孩子怎么催就是不上进。真是扶不起来!”
我想问的是:“您最近有没有跟孩子认真地沟通过?问问他对学习的看法?看看孩子有没有觉得累?孩子对父母有没有意见?”
我理解父母们希望孩子好,也知道父母为了孩子付出的辛劳。可是,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他的压力也需要释放,他也有不开心、有烦恼。这些父母都知道么?
我家大妞开始很排斥上奥数班,说啥也不去。我跟她谈过后,她的顾虑是奥数太难了,怕自己学不会。我跟她商量:“我们先去上,如果真得像你说的那么难,咱们再商量。”上了两次课,大妞高兴地说:“妈妈,其实奥数没我想象的那么难,挺有意思的,老师还表扬我学得快。”就这样,孩子慢慢地接受了奥数,坚持了下来。
我看到过孩子不愿意去上奥数课的,到了学校门口,哭着喊着不去上课,家长硬往教室拽,孩子哭得是撕心裂肺,父母咆哮得是歇斯底里。孩子即使去上课了,他能认真地听么?他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么?父母为什么不问问孩子的想法呢?硬碰硬,两败俱伤。
我们成年人生活压力大,做什么都火急火燎地,可是不能把这种情绪用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引导,平等对待;而不是强权,爸妈说的话就是圣旨。
这时候的父母,怎么就心急了?为什么不停下来等等孩子?慢点,我们可以慢点,等等孩子。等待是一种爱,等待中,你会发现孩子对父母的爱;等待中,你会欣赏到生活中的好风景;等待中,孩子会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耐心等待,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