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见了声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乐”。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处处有声音。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答案是: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与水纹波相似,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
以喇叭为例,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处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相反,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渐渐形成疏密相同的声波,向外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称之为声波。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听见声音,是由于我们的外耳能够接收振动,并通过鼓膜,听小骨,再通过视觉神经,最终在大脑形成“声音”。声音有三要素,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声调的单位是赫兹,简写为Hz。正常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0Hz至2000Hz.只要高于或者低于这个范围,人就听不见。低于200Hz的,我们称它为次声波,大象就是用这个来交流的。而高于2000Hz的,我们称它为超声波,蝙蝠就是靠它来躲避障碍物的。响度,是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越大。而音色,则是指声音自身的特点,不受音调和响度的影响。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介质中传播。当在固体中传播的时候,其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在气体中传播的时候,其传播速度是最慢的。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气温每上升1℃,速度就会增加0.6m/s。不过声音 的传播也有一定局限性:声音是无法在真空中的。这是因为,在真空环境中没有介质,所以无法传播声波。这就知道为什么宇航员为什么在太空中都用无线电通讯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声音传播的特点,创造了许多发明。例如,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距离的声波探测仪,自动感应的声控灯等等。希望人们能好好利用声音来创新,更好的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