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上午,重庆万州的一辆公交车在长江大桥上与一辆小桥车相撞后坠入江中,15个鲜活的生命全部遇难。
这件事在网上掀起了热议,很多人开始对事件中的相关人员进行口诛笔伐,诸如“一个人害死了一车人!”、“司机故意撞车?”、“公交司机前一天晚上K歌到深夜,事发当天疲劳驾驶”等揣测和质疑层出不穷,将此事越炒越热。
在我看来,悲剧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因为坐过站的女乘客或者没有很好应对女乘客的司机,更不仅在于沉默的其他乘客。正如媒体对当初的天津爆炸事件所评论的:“灾难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所有环节的链子都掉了。”诚然,无论是否被追责、承担的责任大小,女乘客、司机、车上的其他乘客都是这一悲剧的酿造者。
女乘客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坐过站,甚至情绪激动地对司机出手,干扰司机驾驶,是这个事故的责任方之一。而公交车司机枉有多年驾驶经验,在面对女乘客闹事时却没有体现出专业素质,不仅向女乘客还击,还将右手脱离方向盘,最终导致公交车失控偏离中心线而与轿车相撞。而车上的其他乘客也并非没有过错,他们放任女乘客和司机争论而不管,没人上前阻拦,更没人出面劝解、调和,在这辆通往生命终点的公交车上,他们既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是这个悲剧的让路者。他们虽然没有义务照顾陌生人的利益关切,但始终缺少了一份公民责任感,总将自己融入沉默的大多数中,不能在关键时候为社会和谐、公众利益发声。或许他们也曾意识到司机和女乘客争执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最终还是选择对这个“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
此类以生命为代价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灾难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景上演。如2011年的温州动车追尾事故、2015年的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都是因为某些环节掉了链子而酿成悲剧。
这足以警醒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在生死的边缘试探,要完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这一事故中,公交车公司作为责任方之一,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司机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司机在女乘客要求停车时,应该冷静、礼貌地和女乘客解释,无论何时双手都要握好方向盘,必要时可以向车上的其他乘客求助。车上的其他乘客在看到女乘客和司机争执时应该及时上前调解,怀有公民责任感,为公众利益着想。而女乘客作为一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应该有最基本的常识,知道公交车未到站而停车是违规的,干扰司机驾驶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应该平和一些,等待公交车到达下一站后再下车。
生命的逝去带来家庭的离散,在这辆车上,曾载着一个老人给儿女过生日的惊喜,也承载着其他人对终点的期待,然而,再多欣喜和希冀都已成殇。愿社会以此为鉴,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