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段时间我经常思考着:独行侠的由来。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义。我终于想明白了,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人在行走着,路途上会遇到很多人,但他们都是匆匆过客,过了这一段路,我们彼此不再相关。我曾很羡慕别人,怎么运气这么好,到了哪个地方都有熟悉的人相伴,而我却总是一个人。是的,我的确如此。小学毕业后,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被安排到同一学校,因为地段生的缘故。但是别人就可以三五知己分到一个班,每天上学放学都可以结伴同行,还要一点是,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有熟悉的伙伴在一起,心里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些许的安慰,也不那么惧怕。而我呢?就是典型的独行侠。不过还好,上天不至于那么残酷,姐姐只是比我大两岁,还没毕业,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里,姐姐可以带我走一段时间。因为学校离家远,每天骑车过去都要半小时,所以我必须学会骑车。在做完苦力的暑假里,我拉着姐姐让她教我骑车。说我是马路杀手一点都没错。无论前面有什么障碍物,我就不自主地撞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这就好像炒菜一样,障碍物、车、还有我全都混在一起。好好的车撞坏了,我的手脚也是又青又紫还流血。新学期到来了,不管我的车技如何都是要上路的。以后的日子里我起早贪黑,驾驭着那两个轮,穿梭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有时候会飞进沟里,有时候会摔倒在路上,有时候会跟别人迎面相撞......这些都不重要,我的目标是在学校里,那个可以指引我走向光明的地方。
华是我在中学认识的第一个同学,那天放学,全班同学都走了,只剩下我们俩还在收拾书包,我们开始了对话。她长得很瘦小,一脸稚气,笑起来双眼就会咪得很小。她话不多,胆子小,在班上总被人起花名“小衣架”。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在家里排行老二,粤语“二家姐”跟花名发音相似。我们逐渐跟班上的同学熟悉了,朋友也多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做朋友。我的同桌“文”,以及华的同桌“梅”,刚开始我们四个关系不错的,大家都是那么单纯,朴素。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的文章得到老师的赞扬,文章论点大概是关于婚姻的,老师说我的观点新颖,有创意。之后,梅时不时拿出这件事来说,还说下次要来个创新。头一两次听了,我心里还是挺高兴,觉得有人在夸我。但是这个“夸”的次数就变味了。梅是妒忌我,她希望老师夸的人是她自己。一个学期回来,我发现大家有所不同了,尤其是梅,她的头发颜色变了,不想以前那么黑。学校不是规定了不能染发烫发的吗?她这么做就不怕学校处分?学校真的没有处分她,也许染的颜色并不明显。可是这样弄一下发型应该不便宜吧,像我们普通家庭孩子,拿来这么多零用钱,而且梅还是领低保的,花这钱有必要吗?
随着人的年纪逐渐增长,攀比、虚荣心理仿佛越来越盛行,特别是在初中生群体里。见到的事物和人的范围比以前更宽阔了,物质分配上有一定的认识,开始追星,模仿,加上叛逆期的各种标新立异,渴望成为大众的关注点。短短三年时间,文变了,华也变了。先是一头的直发,还区分着什么离子的,到后来一个个小玉米头,头发一串串的,带点小波浪。这些发型挺好看的,也都很新潮,肯定花了不少金钱和时间进去。以前我跟华放学经常一起走的,尽管出了校门不远就分道扬镳。有时还会一起去逛街、吃东西或者陪对方剪头发。市场上理发店很多,大部分都很实惠,而且手艺都不错。可是华一定要去高级的理发店,效果跟普通理发店差不多,不说出来,谁会知道在哪儿剪的,但是这些的价格比普通的翻倍。每次她在里面剪发,我就在外面等。我不喜欢里面那种气氛,那些人的目光很势利,只要一进去,他们就会把你从头到脚地打量,好像要把你吃掉似的。如果穿着时尚的,衣服贵点的,他们就笑脸迎人,否则,随便给你剪下头发就打发你走。我最不喜欢那些店员把自己的头发弄得那么非主流,一个杀马特造型以为很好看似的,真的是人不人鬼不鬼。我们不过是普通的学生,家里并不是富裕,有必要进高级的公共场所吗,还要受人白眼。如果我们想以后可以进出高级公共场所,有高级的消费,那应该自己努力赚钱,而不是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挥霍。作为一名学生,衣着干净整齐很必要,至于名不名牌那就另当别论。家里富裕的可以穿好点的,不然,普普通通也不丢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的,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要什么有什么,而有的人出生在贫民窟,温饱都成问题。这样的比较有意义吗?况且,在学校里你穿着那么时尚,装得那么有钱,朋友就会更多吗,别人就会对你更好,学习成绩就更有进步?中学毕业后大家就各奔东西,如今她们都以为人妻,为人母,我还在求学的路上打滚着。也许她们已经找到人生的目标,过得很幸福吧。我始终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知识可以丰富我的阅历。
第二节
想要获得更多,那前提是自己必须努力。在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我们做一把称来描述函数的内容。我费尽心思去砍木,打磨,刻画,终于完成了作业。在我交上去前那一刻,一群苍蝇就围上来了,你一言我一句的,说加上我的名字吧......我心里只想回他们一句:你们给我滚。我砍木的时候,你们不见得那么积极,我在打磨的时候,你们来问过一句吗?何况我加上你们的名字后我会得到什么?你们谁都不愿意付出一点,凭什么来分享我的劳动成果。我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没有说出这些话来。上了初三,我很顺利地进入了重点班。班上高手如云,想要得到老师器重,除了成绩了得,还要跟老师打好关系,跟同学混得好,否则就随波逐流,浮浮沉沉,或者直接石沉大海了。初三之前,我是班上尖子生,自然是得到老师器重的,头戴光环那种,平时不用申请都会得到老师主动的辅导,栽培。可现在不同,不要以为“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是至理名言,你不表现自己,金子也会有被氧化的一天。我体会到自己的社交能力是多么的欠缺。分班后第一次上英语课,老师让我们进行“free talk”,过往的课堂从没有过的形式。我站在台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焦虑、尴尬、脑袋一片空白,台下的同学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我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下台了。我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真的太没用了。接着班上的同学一个个上台演讲,我最欣赏高妹,本身她就很高,站在台上非常自信地表达自己,不慢不急的节奏,语气诚恳而有力“I want to be a guide......”。那一刻我仿佛要爱上她了,那么有自信,有魅力的女孩,简直就是我眼前的一道光亮,指引着我向前。后来我渐渐适应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像之前那样畏首畏尾,只是学习压力加重,我忘记曾经的感觉,曾经尴尬得无地自容的感觉、看到光明的喜悦之感。很微妙的是,虽然心里还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但是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也许有过一些经历,人正逐渐成长吧。
初中三年,老师都待我不薄,原因之一:我是个乖学生,能顺从老师的要求,不给他们添麻烦;原因之二:姐姐的光环,部分老师教过姐姐,因此他们也都认识我了,因为喜欢姐姐,所以他们也都喜欢我了。老师都喜欢乖巧、聪明的学生,只要符合他们的要求便可以成为宠儿。随着年纪增长,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习惯“讨好”别人,不是对别人阿谀奉迎的那种,而是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只是有的老师比较另类,她不喜欢学生上课很认真,她说那些认真都是假的,那个学生要么就是听不懂,要么就是思想开小差,神游去了。要不然课堂应该是活跃的,譬如数学课。对我这个数学白痴来讲,我在她面前就原形毕露了,我听不懂数学,因此我一般都不出声。她经常说我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然后一脸嫌弃。估计她是唯一一个不喜欢的我老师。喜欢与否会影响双方的关系,她不喜欢我,自然我也不那么喜欢她,每每她洗了头发来上课,那个长发飘逸的场景让人毛骨悚然。老师的头发长达腰部,有点卷曲毛躁,她一身笔直的白衬衣。只要窗户吹进风来,头发飘扬,一个回眸,一张有了年纪痕迹的脸加上大喇叭一般的声线,我脑海只浮现的贞子的画面。她的外号叫“如花”,看过周星驰电影的人应该都知道那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曾经有一个老师也说过我思维是直的,不太会拐弯。是的,我的确如此,不大会举一反三,我并不是完全听不懂数学课,只要有人给我提个醒我就知道怎么解答。很悲哀的是,现实生活里,没有这样的人存在。很多时候我要么请教别人,要么就自己冥思苦想。除了数学、物理,我其他科目还不错的,如果不是这两科拖了后退,也许现在的境况就截然不同。校长小张是我们的物理老师,他讲课很幽默,声情并茂,还喜欢讲笑话,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可以好好学物理。在他看来,物理是很枯燥的科目,很多学生学不下去。小张这个呢名也是我们取的,他也不介意。有次他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前上学,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发愤图强,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就去当老师。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终于当上了校长,一家人日子还过得挺满足的了。但是每每同学聚会,看到那些富商同学生活得那么好,心里就有点惭愧,又有点不满。自己读书这么好,在那个时候能考上大学的算厉害的了,但是出来工作赚的钱就那么少。相反,那些富商同学没读什么书,出来同样当上大老板赚大钱,真是太不公平了。这就是现实啊!但是,不管赚钱多或者少,学习还是要的,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别人有好的项目给你都不会做,那就别说赚钱了,工作都可能没了。是的,社会在进步,如果不学习,不进取,那迟早会被淘汰。小张的话很现实,应该有多人感同身受。以前读书好的同学出来工作了就是给人的打工的,每个月领着固定的那么点工资,相反那些学习不怎么好的几乎个个都混得不错。这些情况让人反思: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网上曾经一度流传,读书无用论,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证明读书无用的论证。但是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弃书不读,那就得不到知识的来源,怎么谈以后的发展呢。这好比如:我要建一栋房子,房子要几层楼高的,那么地基必须扎稳,这就是知识的积累了;然后房子要设计什么风格的,选用什么材料更好,工程要怎么进行都需要知识,不然被坑了也不知道,还一味说好好好。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不也一样,一味说读书无用的那只是没有学到点上,没有学到极致才妄下断言。
第三节
三年的光阴转眼就过去,我懵懵懂懂闯进了陌生的校园,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有的嘲笑我土包子,长得丑;有的同学从青涩的乡村女孩形象蜕变成时尚达人;有的整天浑浑噩噩,酗酒成性,打架打得头破血流......这些都是我们的曾经,我们的青春,风光也好,羞涩也罢,作为回忆就够了。只要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一切都是美好的,孤独才更能让人清晰分辨前方的路,排除一路上的各种诱惑,孤独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