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故事,不知别人是否也有相似的情节,我也不知道,但无所谓
我也不是为了别人写的,以往自己的日记都是仅自己可见,,慢慢的,习惯发布在这个平台上,配上几张自己收藏的图片,想就是故事的配角也不会看到这萌新小透明的文章,在众多文章中飘着。嗯,这样就可以了。
如果是你,你选择融入社会,建立人设,
还是毫无顾忌,追求自我?
我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也为这问题苦恼着。
归家第五日,为了入这大环境中其乐融融。扮演着连自己都看不明白的角色。
常听到的声音:
“有你这样的丫头吗,逛街都不专心跟别人都不一样”
我不喜逛街,远远沉默的在后面跟着时被点名。默不作声快步跟上,我回上一笑脸。
“多打扫卫生,姑娘家就该勤快爱干净,不要懒惰松散了!”
拿起书在门口正看到最精彩的时候听到,默默便把书放了回去,拿起扫把。
“回来过年,哪有人一整天锁在房间的?快下楼来!”
眨了眨眼,家里一群亲戚的小孩猢狲般嘻哈打闹,片刻不安静的楼房里,好不容易躲到房间清静片刻。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认命般下楼,与亲戚们围坐在茶几桌边,抬眼剩下的就只有电视了,于是看了三日肥皂古风电视剧,倒也安安稳稳。只是这第三日,突然问自己,你平日喜欢看到电视吗,回曰:不是
再看这电视时,索然无味。
也非是在抱怨,生在这家,家里给予的厚爱,也有充实有趣的时刻,健康成长的环境,热饭热菜的飘香,每顿少不了的广东煲汤,母上那口头的那几句哟呵,也是从小听惯了的调调,常感啰嗦,不过在外飘着时也偶尔想念。
只是无奈,心疼精力时间的流逝。
当我在这个时,那个也就做不了了。
当我扮演者我母亲满意的角色时,我那小小的自己也便蜷缩在了角落。
还能记得《梵高传》中,梵高说的,他要找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很热很烫,能够燃烧掉所有除了画画以外的东西。
自从开始挖掘内心时,独处成了我的净土,我慢慢开始对很多事情发出疑问,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总想记下,当想出一二的时候就精神气爽。毛孔张开似的舒爽,不过这种状态太少见了,我也在不停的找着,找着它 出现的规律。
那世俗的事情特别多,简直防不胜防,特别是在家这几日,原想着放假了,时间该是自由,待了两本未拆开的书,期望能够畅游其中。
但没成想净是比那工作日还忙,忙那些接二连三的生活琐事。
为了使能够被这大集体所容纳,便蒙上了双眼,浸身与这混浊之中。
借着独自在外的机会,倚着自己的样子野蛮生长一回,仿佛被什么召唤一样,学会了与自己对话,与深处的声音探讨。就像被点醒了一般,看着还有很多人睡着。
人非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就有家。有家的人总要回来的。
但家里的我不是我,是家里的羊群,是被同化的幽灵,我的自我被压制了,我看着它,像是要制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作品。
在集体中不一样的人会被重点关注,被人们围起来,准备困着烧死的“异类”
真叫人害怕。便伪装成他们的样子,虽然一开始不太像,但也总算移开了些视线。
人们为什么需要群聚呢,追求一致性,群聚磨灭生而为人的独特、创造力。
别人我不清楚,但我自由自在的环境,不影响我判断和思考的地方,一个是独自一人走到陌生地方,周围都是陌生人,即使路过时肩并着肩了。他们也不关注我的想法,也不会加以干涉,他们也不会要求我去回应他们,我钟爱陌生人之间那美妙的距离。
还有一个是独处,一个空旷安静的房间便可以完成。
但是独处面对的是孤独。虽然陌生人群里也算孤独,但两者感觉不太一样。
独处的孤独,自己与自己对话。叫人喜欢又叫人害怕。
喜欢的是:
在这个时候,你就是你,不是别人期望的谁谁,一切想法和思考的根源是你。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你想做什么。
叫人害怕的是:
独处的孤独只能自己与自己对话,若是心里空乏,那个说话的人不出现,让人如同堕入无边的地狱深渊,这时不管你的家人或朋友有多少,不管你以往的经历如何精彩,在这种孤独中,仿佛被关在着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间,世界没有了你存在的痕迹,在虚无中灭亡的恐惧。